.jpg?w=1)
《十六應真圖》無款識,畫者以白描手法展現十六羅漢傳法和生活情景,構圖慎密,一氣呵成;筆墨細緻渾厚,一絲不苟,令每位羅漢、人物、鳥獸以至所有景物佳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前人多認為此畫出自元代或以前名家之手筆,有傳是宋代李公麟(1049-1106)所作;其質量之高,無可置疑。此畫鈐有趙孟頫(1254-1322)藏印兩方。據清代王原祁等纂輯之《佩文齋書畫譜》(卷九十八,十一頁),明王世貞爾雅樓所藏名畫中有李龍眠畫《十六應真卷》。據云此卷其後藏於北京廣濟寺,後歸段祺瑞(1865-1936)所得。段氏傳孫女段瑂(即曾眧德博士[1900-1981]夫人), 1940年代她携卷移居香港,其後留交小叔曾眧森博士(1901-?)。此卷於香港大會堂首次公開展出, 1974年展於紐約Frank Caro畫廊,圖文並茂載於時年香港《明報月刊》5月號。1991年王季遷(1907-2003)為此卷題引首,隨畫附上之一篇無款題跋有曰是王季遷之書。現藏家自2005年購入《十六應真圖》後珍藏至今。2007年11月8及9日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之《國寶檔案》,當中解說之《十六應真圖》正是本拍品。
宋/元 無款 十六應真圖 水墨纸本 手卷
Sixteen Arhats
細節
宋/元 無款 十六應真圖 水墨纸本 手卷
趙孟頫(1254-1322)藏印:子昂收伏圖書(二次)
王季遷(1907-2003)題引首:十六應真圖。辛未(1991年)初夏,王己千題。
鈐印:谿岸草堂、王季遷一字己千之印信
附三篇題跋:一為容啟眧(二十世紀)、曾孝敏(二十世紀)題於1970年初夏;一為李元茂 (1944年生)、吳嘉麟(1927年生)題於2009年4月4日
來源: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拍賣,2005年5月30日,編號948。
展覽:紐約,Frank Caro畫廊,1974年。
香港,香港大會堂,日期不詳。
出版:《明報月刊》第9卷第5期,香港明報有限公司,
香港,1974年5月號,第56-60頁。
趙孟頫(1254-1322)藏印:子昂收伏圖書(二次)
王季遷(1907-2003)題引首:十六應真圖。辛未(1991年)初夏,王己千題。
鈐印:谿岸草堂、王季遷一字己千之印信
附三篇題跋:一為容啟眧(二十世紀)、曾孝敏(二十世紀)題於1970年初夏;一為李元茂 (1944年生)、吳嘉麟(1927年生)題於2009年4月4日
來源: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拍賣,2005年5月30日,編號948。
展覽:紐約,Frank Caro畫廊,1974年。
香港,香港大會堂,日期不詳。
出版:《明報月刊》第9卷第5期,香港明報有限公司,
香港,1974年5月號,第56-60頁。
來源
Lot 948, 30 May 2005, Fine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Christie’s Hong Kong.
出版
Ming Pao Monthly Vol.9 No.5, Hong Kong Ming Pao Company Limited, Hong Kong, May 1974, pp.56-60.
展覽
Frank Caro Gallery, New York, 1974.
Hong Kong City Hall, Hong Kong, date unknown.
Hong Kong City Hall, Hong Kong, date unkn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