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曾梵志為人熟悉的藝術創作一直與他的個人經歷與中國的社會環境有著緊密關係——在九十年代早期,當藝術家仍居於武漢時的「肉」系列與「醫院」系列,到九十年代中期藝術家遷至北京的「面具」系列,直到現在仍在發展中的「亂草」系列,都展現了曾梵志具野心的藝術創作與回應時代發展的里程。藝術家在2000年代的創作不再像「面具」系列般集中於以面具的象徵隱喻當代社會的生存之道,轉而探討更為抽象的表達。
《無題 第二號》(拍品編號142) 是藝術家探索抽象風景時的早期作品,相對其他同期同系列的作品,粉紅、白、灰及黑的用色更為獨特。曾梵志以交纏錯亂筆觸描繪了一片有待發掘的的無人荒野,視覺效果深刻強烈。粉紅色的運用令人聯想到曾梵志在創作「肉」系列時用來刻畫肉體和生肉的色調。如同當年畫面上裸露的身體,曾梵志利用交纏錯亂的筆觸安排突顯了脆弱和不安。對比西方表現主義的作品,藝術家透過充滿律動的線條展現了他的精神世界與內心豐沛的情感。
《無題 第二號》(拍品編號142) 是藝術家探索抽象風景時的早期作品,相對其他同期同系列的作品,粉紅、白、灰及黑的用色更為獨特。曾梵志以交纏錯亂筆觸描繪了一片有待發掘的的無人荒野,視覺效果深刻強烈。粉紅色的運用令人聯想到曾梵志在創作「肉」系列時用來刻畫肉體和生肉的色調。如同當年畫面上裸露的身體,曾梵志利用交纏錯亂的筆觸安排突顯了脆弱和不安。對比西方表現主義的作品,藝術家透過充滿律動的線條展現了他的精神世界與內心豐沛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