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KYAW NYUNT
U KYAW NYUNT (MANDALAY) (緬甸,約1924-2003)

Karen

細節
U KYAW NYUNT
U KYAW NYUNT (MANDALAY) (緬甸,約1924-2003)
Karen
油彩 木板
39.5 x 60 cm. (15 1/2 x 23 5/8 in.)
款識:KYAWNYUNT (左下)
來源
2009年《緬甸繪畫:線性與多維歷史》Andrew Ranard著 Silkworm Books 清邁 泰國 (圖版,第191圖)
出版
Andrew Ranard, Burmese Painting: A Linear and Lateral History, Chiang Mai, Thailand, Silkworm Books, 2009 (illustrated, Fig. 191.)

榮譽呈獻

Jessica Hsu
Jessica Hsu

拍品專文

二十世紀緬甸繪畫早期畫派

緬甸繪畫在東南亞藝術領域不可被忽視,其悠 遠歷史可追溯至十一世紀。但諷刺的是,緬甸 自1962年軍政府執政後不對外開放,以致當代 緬甸繪畫幾乎不被外界所知。儘管如此,二十 世紀緬甸繪畫歷史與印尼、越南、印度等亞洲 國家的發展軌跡頗為類似,當地藝術家逐步開 始混合自身傳統藝術與來自西方的影響,形成 獨有的視角與美學觀。

在緬甸國內,對國際繪畫的正式認識始於1918 年緬甸藝術會的成立。到了1920年代,英國 會會員協助兩名緬甸藝術家 Ba Nyan 與 Ba Zaw 前往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深造,Ba Nyan 繼續在倫敦居住了七年,並曾隨氛圍寫實主 義畫家弗蘭克·斯賓勒夫學習,亦頗受畫家弗 蘭克·布朗文爵士的影響。經過跟隨斯賓勒夫 的系統全面訓練,並遊歷歐洲,熟識歐洲大 陸巨匠的名作。雖說在 Ba Nyan 之前的緬甸 畫家亦透過傑拉德·凱利爵士、塔爾博·凱利等 旅至緬甸的英國專業藝術家而得到西方藝術 的短暫培訓,但直到 Ba Nyan 在1930年回到 仰光後,才正式成立學校,傳授現實主義和 印象派藝術,年輕的藝術家在此接受嚴格密 集的培訓,成熟的藝術家也時而前來上課。 Ba Nyan 連同另外兩位畫家 Ngwe Gaing 和 San Win 成為了我們稱之為仰光畫派的 核心。仰光畫派不僅限於跟隨這三人的學 徒,更包括了許多其他仰光的畫家,他們的 共同點是採取現實主義或印象派畫法, 有 時更融入緬甸傳統元素。Ba Nyan 48歲時 早逝,其後 Ngwe Gaing 成為緬甸最頂尖 畫家,他來自緬甸南部,有著緬甸和中國血統,早期在土瓦隨 Ba Ohn 和 Poe Aung 習 畫,後前往仰光跟隨 Ba Sein 和 Ba Nyan 繼續學習。他被人們稱為「全能 N g w e Gaing」,因為他精通鋼筆和鉛筆素描、水 彩、水粉與油彩,而涉獵的題材包括肖像、 風景、靜物、緬甸傳統故事以及佛教題材。 曼德勒省也在培育英才。Ba Zaw 在倫敦研 習了透明水彩,回來傳授於 Saya Saung 等 一眾曼德勒的畫家。那時,曼德勒興起戶外 水彩寫生, 該風格很適合緬甸北部的壯麗 山水。當時的怪才 Ba Thet 也以這種風格 作畫, 但很快便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描繪, 開始取笑所謂英國「皇家學院風格」的作 品。Ba Thet 是一名大膽的創新畫家, 在 他與 U Kin Maung(Bank)的鼓勵下, 1950至1960年代以來自曼德勒為主的 許多 藝術家開展了大規模的現代運動,充分運用 蒲甘數百年歷史廟宇的超現實離奇氛圍。 曼德勒另有一所早期畫院,便是當時以 Saw Maung 領導的 Chone/Aye 畫院。學院的創 始人 Saya Chone 是十九到二十世紀傳統畫 法的王室畫家,他開始在自己的創作中融入西 方視角和比例。Saya Aye 在 Chone 的培訓 下在緬甸北部繪畫宗教主題作品,以及緬懷 王朝的作品。Saw Maung 是 Saya Aye 的兒 子,他隨父親學習,並繼承了他的生意。在動 蕩時期,Saw Maung 連同其二十餘人的畫家 隊伍一直為越南北部建築繪畫宗教主題作品。 但他並非對身邊的現代運動視而不見,亦曾嘗 試現實主義、印象派以及非宗教題材的傳統繪 畫,贏得不少讚譽。Saw Maung 的畫風亦由跟隨他工作的畫家所承繼,比如Kan Chun (Railway)和 Kyaw Nyunt 便也創作了許多 非宗教題材畫幅。

畫家 Kyaw Hlaing(Bogalay)、Ba Lon Lay、 Lun Gywe 和 Min Wae Aung 受仰光畫派影 響,Tin Maung Oo(Yangon)、(Ramree) Tin Shwe、Myat Kyawt 和 Nyein Chan Su 則 放下傳統,投入1960年代開始的現代主義,至 1990年代末活動達至巔峰。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