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NANDO CUETO AMORSOLO (PHILIPPINES, 1892-1972)
歐洲 重要私人收藏
阿莫索羅 (菲律賓,1892-1972)

失明歌者

細節
阿莫索羅
阿莫索羅 (菲律賓,1892-1972)
失明歌者
油彩 木板
73.5 x 58.5 cm. (28 7/8 x 23 in.)
1929年作
款識:F. Amorsolo, Manila 1929 (右下)
來源
Lt Commander Samuel J. Wilson 得自藝術家本人
從此由前藏者收藏
現由原藏家得自前藏者本人
德國 私人收藏
出版
2009年《阿莫索羅大師: 阿莫索羅家族的回憶》Lisa Ito編 (圖版,第139頁)
1975年《阿莫索羅 (1892 – 1972)》Alfredo R. Roces 著 (圖版,第86頁)
2017年《阿莫索羅: 愛與激情,第一卷:肖像》Krip Yuson 編 (圖版,第124-125頁)

拍品專文

今次春拍,佳士得隆重呈獻菲律賓現代藝術大師阿莫索羅 的極罕傑作《失明歌者》( 拍品編號 9)。阿莫索羅最為著名 的,是其艷麗的浪漫主義彩筆下、菲律賓少女在鄉郊田間 日常勞動和參與傳統習俗活動的景色為題材的作品。《失 明歌者》這件大作捕捉了菲律賓文化的內涵價值:國民與 他們對音樂的熱愛。與大部分鄉土氣息濃厚的其他作品不 同,《失明歌者》的背景設於室內,只見有個盲人在輕彈 着吉他,身旁的婦女向他投以傾慕的眼光。二人身上濃郁 的金黃暖色調充滿層次,與阿莫索羅早期的作品如《老婦》 有異曲同工之妙,畫中展示出其對光線的純熟運用,這亦 是他最為人稱頌之處。阿莫索羅骨子裡是個國家主義者, 常以最戲劇性的方式描繪祖國最美的不同方面留給後世欣 賞,而《失明歌者》可謂當中的佼佼者。雖然彈吉他的男 人目不能見,但阿莫索羅運用了緊湊的構圖與明暗對比法, 把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女子與吉他手之間的溫馨情感上。 作為觀者的我們得以窺探二人的親密時刻,沈醉其中。這 就如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茲在《兩個在小桌上吃飯的少男》 中運用的隱身構圖技法一樣,畫中的兩名少男舉止親密, 毫不察覺有人在旁觀 。阿莫索羅這件作品並無任何隱藏的 政治動機,只有一種純潔和兩位主角透過音樂表現的交流, 體現了他同胞之間親密的感情。

阿莫索羅曾隨舅父兼著名畫家德拉羅沙學藝,在其身上習 得西班牙繪畫風格元素,後來更成為首位榮獲菲律賓國家 級藝術家殊榮的先鋒藝術家。阿莫索羅曾在藝術鑑賞家和 支持者安立奎‧ 索培爾的贊助下到馬德里求學一段時間, 其間認識了哥雅、維拉斯奎茲、艾爾‧ 葛雷柯和索羅亞等 西班牙畫派大師級人物,以致其作品處處顯露他們的影子。 與德拉羅沙一樣,阿莫索羅在肖像畫和浮世繪的造詣純熟, 以超凡技藝把平凡不過的日常事物昇華,其筆下品德高尚 的人物在金光閃閃、蓊蔚洇潤的熱帶地貌和稻田中工作和 樂天知命地生活。

以精練的寫實技巧享負盛名的阿莫索羅,在美軍佔領期間 特別備受藝術蒐藏家的喜愛。這件作品由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於菲律賓效力美軍對抗日軍的海軍少校威爾遜收藏, 他是少數獲頒軍中傑出服務十字勛章、以表揚其非凡英勇 精神的海軍成員。在二戰爆發前,威爾遜是馬尼拉一間出 版社的總裁,同時亦是美國海軍預備部隊成員,直至1941 年12 月7 日珍珠港受襲,他便被徵召入伍,派往科雷希多 島和民答那峨島負責在當地開設印刷所印刷菲律賓鈔票。 在日軍入侵民答那峨島期間,威爾遜逃到小鎮圖拉格的布 基農族裡,但後來行蹤敗露,便又逃到低地去,加入由西 米薩米斯山中美國陸軍組織的游擊隊。阿莫索羅的《游擊 隊隊長──海軍少校威爾遜》是麥克阿瑟將軍贈予威爾遜 的禮物,畫中描繪了手持步槍站崗的海軍少校與一個手持 長矛的族人,背後聚了一群婦女在準備食物。幹着平常生 活事的婦女與男人身上的武裝形成強烈對比,讓人想起那 段時期的生活是多麼變化無常。

阿莫索羅經常重複繪畫筆下的人物,不斷畫過再畫。今次上拍的《失明歌者》亦然,為他過去繪畫同一主題的三件類似作品中面積最大的一幅。《失明歌者》被認為是阿莫索羅的黃金時期完成的,可謂阿莫索羅的巔峰之作。畫作細節纖毫畢現,細膩得令人讚嘆:失明吉他手那飽歷風霜的雙手、襯衫上明顯的褶痕、甚至背景上蓋着屋頂的尼帕棕櫚樹葉上的紋理都躍然畫上。阿莫索羅通過其無可比擬的視覺語言,把菲律賓人民的高尚情操以《失明歌者》呈現,令其成為真正的不朽之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融藝(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