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RGE IMPERIAL BRONZE CENSER
A LARGE IMPERIAL BRONZE CENSER
1 更多
PROPERT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RONALD W. LONGSDORF
清乾隆   銅龍耳圈足爐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楷書鑄款

QIANLONG CAST SIX-CHARACTER MARK IN A RECTANGLE AND OF THE PERIOD (1736-1795)

細節
清乾隆   銅龍耳圈足爐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楷書鑄款
此爐平口微侈,束頸鼓腹,肩侍龍耳,爐身光素無紋,入手極為厚重,爐底鑄「大清乾隆年製」楷書款。

13 3/8 in. (34 cm.) across handles
來源
Marguerite Longsdorf (1915-1991) 珍藏,再由現藏家承傳

榮譽呈獻

Priscilla Kong
Priscilla Kong

拍品專文

此爐仿明宣德爐制,反映乾隆年間仿古之風。銅爐造型與使用者息息相關,若是帝王將相,裝飾必華麗繁褥,但對文人墨客,或是廟宇寺院,素身銅爐所散發的內斂厚重,則更體現另一種禪意雅氣。裊裊爐煙除了祈福消災,還能助人靜心安神。

此爐極沉,重約28公斤。論其尺寸、重量卻又超出正常比例,不知其原來是否作置放寺廟的壓經爐使用。

重型銅爐具「大清乾隆年製」款者極為罕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宣德銅器」約六百件,屬清代者約占三分之二,其中清宮舊藏者僅占約六分之一,實不到一百件。北京故宮網站出示其中一件口徑13.7公分的銅蚰龍耳圈足爐,其形製似簋,器外底同樣具乾隆年號減地陽文三行六字楷書款,款識與是件拍品極為相似。

大部份的清代銅爐均落宣德仿款。但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藝術博物館則藏有一套五供銅器,且鑄有「大清乾隆年製」減地陽文三行六字楷書款。然而此套銅器中之銅爐造型與此爐極為不同,除具三足之外,器外浮雕裝飾更是華麗精細,可參照R. Mowry,《China’s Renaissance in Bronze, Phoenix Art Museum》,1993年,頁180-185,編號38。同書作者亦指出雍正年號款之銅爐亦為減地陽文楷書。
關於器底有減地陽文三行六字「大清雍正年製」之銅爐,可再參考同書,頁177,編號37;以及紐約佳士得,2011年9月15日,拍品1160號。

現藏家Ronald W. Longsdorf回憶母親Marguerite M. Longsdorf(1915-1991)在一九六零年代花了八十美金買下此爐。當時雖略覺昂貴,卻也沒想到銅爐自此就在家門口放逾五十年。銅爐不僅承載他母親每天需要處理的郵件,潛移默化之下,更激起他對中國藝術的熱愛。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