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竹石圖
細節
明 文同(款)
竹石圖
水墨紙本 手卷
26.7 x 120 cm. (10 5/8 x 47 1/4 in.)
款識:文同與可筆
鈐印:文同
白玉蟾題跋:
虛舟惠我一墨竹,紙上森森一枝玉。
展向庭前與鶴看,今宵不許枝頭宿。
甲戌仲秋廿七日紫清道人玉蟾題。
鈐印:紫清道人、白叟
李衎題跋:
延祐乙未秋九月十有八日,薊丘李衎觀於毗陵趙東皋之書隱謹題。
鈐印:息齋徒
鄧文原題跋:
翰墨真儒者事,書生如山未知。
判取詩書萬卷,來看風霜一枝。
此老墨君三昧,雲山發興清奇,
我在蓬萊書府,曾看晚靄橫披。
余曩客京師,獲觀文湖州晚靄橫披圖,
山如題識其後,真絕品也。
與可平日丹青之妙,不止墨竹,故因及之。巴西鄧文原。
鈐印:鄧文原
柯九思等題跋:
石室先生墨竹之妙,與雪堂先生之書,同有鍾王之趣。
此卷為郭君天錫所藏,文畫蘇詩,紙色瑩潔,墨色如新,題識俱有。徵得一展翫,何其幸哉!會稽王艮、江夏費雄、天台柯九思、京兆杜本同觀。
龔璛、郭天錫題跋:
臨行話別崔公度,到了神交蘇子瞻。
卻是主林神不管,黯隨涼月墜虛簷。
高郵龔璛為郭天錫題。
鈐印:龔氏子敬
石民瞻題跋:
當今好事家多藏文竹觀,觀者每以東坡題識定真偽。
此卷字畫兩優,為真跡無疑。汾亭石巖民瞻。
鈐印:石民瞻印。
李士行題跋:
至治元年冬十二月七日,與仁卿來訪天錫,
得觀石室先生墨君真跡。薊丘李士行書。
鈐印:李士行。
柯九思題跋:
僕平生篤好文筆,所至必求披玩。所見不啻數十卷,真者僅十餘耳!其真偽可望而知之,文蘇同時,德業相望,墨竹之法親授彭城,故湖州之作多雪堂所題。若必東坡題識而定真偽,則膠柱鼓瑟之論也。此卷文畫蘇題,俱成全美。余舊嘗見之,每往來,胸中未忘。今復於溢清亭中披閱,令人不忍釋手,故為識之。同觀者倪元鎮。至正二年七月十九日丹丘柯九思書。
鈐印:九思、訓忠之家
袁桷題跋:
蘆葉不禁秋色,柳枝那解春聲。
醉閱小窗橫幅,風回雨轉雲清。袁桷伯長甫。
鈐印:袁桷
顧阿瑛題跋:
湖州昔在湖州日,日日逢人寫竹枝。
一段枯梢昨三折,分明雪後上窗時。顧阿瑛敬題。
鈐印:金粟道人
藏印:
宣和殿寶、宣和之寶、張氏澤之、黃琳美之、鑒賞家印、聽雨軒、睢園、復古殿寶(兩次)、白羊山人、子孫寶之、鄧文原、黃美之圖書印、香雪畫印、黃氏淮東書院圖籍、汪珂玉印、玉水、曲江後人、竹素園、壽泉、畫雲閣
兩次殘缺、三印漫漶不清
竹石圖
水墨紙本 手卷
26.7 x 120 cm. (10 5/8 x 47 1/4 in.)
款識:文同與可筆
鈐印:文同
白玉蟾題跋:
虛舟惠我一墨竹,紙上森森一枝玉。
展向庭前與鶴看,今宵不許枝頭宿。
甲戌仲秋廿七日紫清道人玉蟾題。
鈐印:紫清道人、白叟
李衎題跋:
延祐乙未秋九月十有八日,薊丘李衎觀於毗陵趙東皋之書隱謹題。
鈐印:息齋徒
鄧文原題跋:
翰墨真儒者事,書生如山未知。
判取詩書萬卷,來看風霜一枝。
此老墨君三昧,雲山發興清奇,
我在蓬萊書府,曾看晚靄橫披。
余曩客京師,獲觀文湖州晚靄橫披圖,
山如題識其後,真絕品也。
與可平日丹青之妙,不止墨竹,故因及之。巴西鄧文原。
鈐印:鄧文原
柯九思等題跋:
石室先生墨竹之妙,與雪堂先生之書,同有鍾王之趣。
此卷為郭君天錫所藏,文畫蘇詩,紙色瑩潔,墨色如新,題識俱有。徵得一展翫,何其幸哉!會稽王艮、江夏費雄、天台柯九思、京兆杜本同觀。
龔璛、郭天錫題跋:
臨行話別崔公度,到了神交蘇子瞻。
卻是主林神不管,黯隨涼月墜虛簷。
高郵龔璛為郭天錫題。
鈐印:龔氏子敬
石民瞻題跋:
當今好事家多藏文竹觀,觀者每以東坡題識定真偽。
此卷字畫兩優,為真跡無疑。汾亭石巖民瞻。
鈐印:石民瞻印。
李士行題跋:
至治元年冬十二月七日,與仁卿來訪天錫,
得觀石室先生墨君真跡。薊丘李士行書。
鈐印:李士行。
柯九思題跋:
僕平生篤好文筆,所至必求披玩。所見不啻數十卷,真者僅十餘耳!其真偽可望而知之,文蘇同時,德業相望,墨竹之法親授彭城,故湖州之作多雪堂所題。若必東坡題識而定真偽,則膠柱鼓瑟之論也。此卷文畫蘇題,俱成全美。余舊嘗見之,每往來,胸中未忘。今復於溢清亭中披閱,令人不忍釋手,故為識之。同觀者倪元鎮。至正二年七月十九日丹丘柯九思書。
鈐印:九思、訓忠之家
袁桷題跋:
蘆葉不禁秋色,柳枝那解春聲。
醉閱小窗橫幅,風回雨轉雲清。袁桷伯長甫。
鈐印:袁桷
顧阿瑛題跋:
湖州昔在湖州日,日日逢人寫竹枝。
一段枯梢昨三折,分明雪後上窗時。顧阿瑛敬題。
鈐印:金粟道人
藏印:
宣和殿寶、宣和之寶、張氏澤之、黃琳美之、鑒賞家印、聽雨軒、睢園、復古殿寶(兩次)、白羊山人、子孫寶之、鄧文原、黃美之圖書印、香雪畫印、黃氏淮東書院圖籍、汪珂玉印、玉水、曲江後人、竹素園、壽泉、畫雲閣
兩次殘缺、三印漫漶不清
榮譽呈獻
Stephenie T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