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LEI (B. 1963)
歐洲私人珍藏
徐累(1963 年生)

迷城

細節
徐累(1963 年生)
迷城
設色 紙本 鏡框
61.5 x 117.5 cm. (24 ¼ x 46 ¼ in.)
1999 年作
來源
上海亦安畫廊,2000 年
歐洲私人收藏
出版
《賦格:徐累個展》,蘇州博物館,蘇州,2015 年,扉頁
《徐累》,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2013 年,第130-131 頁
《徐累》,美國亞洲文化學院基金會,華盛頓,2008 年,第40-41 頁
《對影叢書:空城記(下)》,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2005 年,第17 頁
《徐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2003 年,第53 頁
《美術文獻:中國當代工筆專輯》,湖北美術出版社,武漢,2001 年,第18 頁

拍品專文

徐累筆下的誘人幻境往往詭秘幽深而匪夷所思。通過富視覺張力與戲劇感的畫面,以及極盡精細的筆法,徐累嘗試去探索水墨視覺語彙的傳統界限,從而將藝術史中的種種命題解構重組。《迷城》和《馬與椅》正是徐累水墨觀念創作的典範之作。畫作展示了兩個精心策劃的場景,背景神秘而光源閃爍迷離:《迷城》由淡灰、淺赫、灰黃、米白色調為主調,一絲光椋鳥佇立於馬背上,精瘦的白馬隱藏在一座折疊屏風後,僅見其背而不見其身;《馬與椅》中則可見一匹白馬從重重帷幔後探出半個身子,而帷幕外擺放著兩張明式燈掛椅,充滿無法辨識的暗喻。這幾近幻覺的影像、引人入勝的光影變化與空靈之美,令《迷城》和《馬與椅》中環環相扣的比喻、敘述和符號更攝人心魂。於是,觀者在可知和不可知、意識和潛意識當中游離,迷失在藝術家步步為營設下的視覺魔法中。

鋸齒形放置的屏風營造出《迷城》中曲徑通幽的空間,因而屏風也成為了巧妙構圖的重要元素,在遮蔽的同時亦揭示了畫中馬與鳥的主體。而更重要的是,細膩筆法畫出的屏風表面上,彷彿刺繡著的神秘地圖形象,初看似乎與《坤輿萬國全圖》等歷史上的古地圖無異,而細讀卻發現標註的山川、河流、羣島、大陸、堡壘,均被徐累偷梁換柱。地圖上標誌的名字,或是《詩經》《楚辭》的文本碎片片斷(“含睇兮”,出自《楚辭》),或暗指經典典故(“射潮”,錢王射潮;“牧羝”,蘇武牧羊),甚至是徐累隨意臆造的詞語。通過重新整理歷史、記憶、修辭及幻影,徐累賦予作品一種超越畫作精緻迷人表像之外的神秘感,留下了跌宕跳動的詭秘意象與悖論的迷題。

更多來自 中國當代水墨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