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拍品859-863美國新澤西州MR. & MRS. ROBERT PECKAR收藏1983 年,Maxine 與Bob Peckar 伉儷首次來到亞洲,在朋友引介下與莫士偽先生及夫人相識。在香港期間,中國古代及近代水墨畫之美為他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與他們當時收藏的西方當代藝術截然不同。因此,他們的收藏眼界大大開闊。通過研習高居翰中國藝術史的著作及在莫士偽的指導下,Peckar 伉儷隨後多次再訪亞洲,開始收藏當代水墨作品,部分藏品在此次拍賣中呈現。
劉國松(1932年生)
多面的山
細節
劉國松(1932年生)
多面的山
設色 紙本 鏡框
119.5 x 77.8 cm. (47 x 30 5/8 in.)
1979 年作
藝術家題簽條
題識
劉國松,一九七九。
鈐印
鐳國松、一個東西南北人
多面的山
設色 紙本 鏡框
119.5 x 77.8 cm. (47 x 30 5/8 in.)
1979 年作
藝術家題簽條
題識
劉國松,一九七九。
鈐印
鐳國松、一個東西南北人
更多詳情
七十年代,劉國松借鑒古人潑墨、彈粉等帶隨機性、半自動性的創新技法,開拓出一系列拓墨技巧,其中即包括水拓。劉國松首先在水面滴上墨汁與顏料,再捏著宣紙兩端,徐徐將其放在水面上拓印墨跡;水的表面張力製造出畫面行雲流水的動感和大理石般的色紋肌理,但因隨機性極強,十分難以控制。《多面的山》作於1979 年,此時劉國松對水拓技法的掌握已經得心應手。畫面下半部,狂草抽象式的筆觸加以花青染色,抽筋剝皮皴營造白線留白的效果,水拓偶然所得的層層肌理代替畫筆。劉國松又在畫中融入拼貼元素安排山峰前後層次感,好似從山的底部向上仰望層層峰巒,將不同角度的多面形象組合成抽象的山體。最後,天空的蔚藍色調用略帶金屬感的噴漆噴出。全畫有形的山水景觀自然生動,正是水拓系列創作成熟的巔峰之作。
榮譽呈獻
Angelina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