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鈞瓷的釉色奇幻,是宋金元三代最引人入勝的古陶瓷之一。大部份的鈞瓷外表光素,以厚潤乳濁而深淺不一的藍釉為特色。鈞釉為石灰鹼釉,如其他青釉一樣,部份藍色由少量氧化鐵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這卻並非造就鈞釉美感的主要因素,而是歸因於釉內若干現象。鈞釉的主要藍色為光線折射引起,最重要一點是「二液分相法」,即含高硅的鈞釉中浮懸著微細的玻璃質粒子,相等於油和醋組成的沙拉醬汁。鈞釉要產生這種乳劑狀態,必須長時間停留在高溫狀態下,然後慢慢冷却。中國北方的饅頭窯由於隔熱功能優良,確能成就絕佳的鈞釉效果。
此花盆屬於鈞瓷中一類底部刻或印有數字的盆景器,俗稱數字鈞瓷。其數量稀少,多為清宮舊藏,為鈞瓷中最為珍貴的一類。數字鈞瓷的底部數字從一至十,分析博物館藏品及禹縣鈞台窯址發掘可發現這些數字應與器物大小成反比關係,「十」為最小,「一」為最大。明、清宮廷繪畫中時常見有數字鈞瓷的身影,其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如明人《十八學士圖.棋》中前景右區的仰鐘式花盆(圖二),及清《美人圖.對鏡》中窗台上的葵式花盆(圖三)。
此件花盆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件「四」號仰鐘式花盆。其他的仰鐘式花盆可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三件,分為「二」號、「八」號、「九」號,分載於《故宮藏瓷大系:鈞窯之部》,台北,1999年,編號17、18、19;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very Brundage珍藏「二」號一件,見《Chinese Ceramics: 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紐約,1996年,編號237;以及戴潤齋、樂善堂先後遞藏「二」一件,最近於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拍賣,拍品2508號。
相較之下,存世的葵花式花盆數量高出許多,包括:天津藝術博物館藏「五」號一件連座,見《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香港,1993年,圖版37號;香港佳士得拍賣「九」號一件連座,2012年5月30日,拍品3976號。
此花盆屬於鈞瓷中一類底部刻或印有數字的盆景器,俗稱數字鈞瓷。其數量稀少,多為清宮舊藏,為鈞瓷中最為珍貴的一類。數字鈞瓷的底部數字從一至十,分析博物館藏品及禹縣鈞台窯址發掘可發現這些數字應與器物大小成反比關係,「十」為最小,「一」為最大。明、清宮廷繪畫中時常見有數字鈞瓷的身影,其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如明人《十八學士圖.棋》中前景右區的仰鐘式花盆(圖二),及清《美人圖.對鏡》中窗台上的葵式花盆(圖三)。
此件花盆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一件「四」號仰鐘式花盆。其他的仰鐘式花盆可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三件,分為「二」號、「八」號、「九」號,分載於《故宮藏瓷大系:鈞窯之部》,台北,1999年,編號17、18、19;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very Brundage珍藏「二」號一件,見《Chinese Ceramics: A New Comprehensive Survey》,紐約,1996年,編號237;以及戴潤齋、樂善堂先後遞藏「二」一件,最近於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拍賣,拍品2508號。
相較之下,存世的葵花式花盆數量高出許多,包括:天津藝術博物館藏「五」號一件連座,見《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瓷》,香港,1993年,圖版37號;香港佳士得拍賣「九」號一件連座,2012年5月30日,拍品39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