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十二月令花神盃成套十二件,殊為難得。一盃一月,每盃分繪不同月令花卉,並選配相應唐詩以楷書寫於盃身,並落印章紋於其上,將詩、書、畫、印結合一體,仿若十二開冊頁,按農曆各月,每月使用一盃,極具玩賞價值,而成套保存,則更為不易,故清宣統三年(1911年)陳瀏所著《匋雅》一書,稱讚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盃,一盃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不甚相懸也。」當時「已而成對,或得四枚、六枚者,亦頗為難得。近則一枚、二枚且不能輒遇之矣。」
學界一直對花神盃及十二月令之配對存有不同見解,例如「水仙盃」即有屬農曆十一或十二月之說;「梅花盃」亦有屬正月或十二月之說。本圖錄之配對,是參照耿寶昌先生《明清瓷器鑑定》(北京,1993年,頁207)一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亦在其1995年《清瓷萃珍》展覽中引用此配對(圖版21號)。
花神盃所用唐詩為花做注解,蓋因清康熙帝喜唐詩,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考慮編纂唐詩總集,後於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將主持修書的任務交給江寧織造曹寅,並將內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部發下,作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州開局修書,至次年十月,即編成《全唐詩》奏上,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詩家,共計900卷,目錄12卷。康熙帝親為之作序。此時,也恰是景德鎮御窯廠康熙時期官窯燒造第三階段(1705—1722年)之肇啟(參見陸明華:「清康熙官窯瓷器燒造及相關問題」,載於《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1998年,頁XXXI)。在此背景下,以康熙皇帝喜愛的唐詩成為十二花神盃的主題,即在情理之中。而雍正朝之所沿襲五彩十二花神盃的燒造(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下冊,北京,2005年,頁30,圖5),以及雍正、乾隆兩朝琺瑯彩瓷,亦採用古詩做為文字題材,亦為花神盃唐詩經典模式之延續。
成套青花花神盃,今可見北京故宮出版一套,參見《青花釉裏紅》下,上海,2000年,頁81-85,圖71。南京博物院出版有清宮舊藏青花花神盃兩套,分別見於《清瓷萃珍》,香港,1995年,圖21;徐湖平:《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2003年,頁54、55。
市場流通的成套青花花神盃,則極為少見,目前僅見兩套,包括徐展堂先生舊藏一套,出版於《徐氏藝術館——陶瓷IV》,香港1995年,圖105B;以及1994年5月4日香港蘇富比拍賣一套,拍品161號,著錄於《蘇富比三十周年》,圖263號,後經柏煊書齋珍藏,北京2016年拍賣,為上海龍美術館珍藏。
而五彩花神盃,則套數較多,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至少兩套,一套載於《故宮珍藏康雍乾瓷器圖錄》,香港,1989年,圖版48號;大維德基金會借予大英博物館一套,見《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Qing Enamelled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1991年,圖版815號;日本東京出光美術館藏一套,載於《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圖版221號;莊紹綏珍藏一套,見《中國瓷器莊紹綏收藏》,香港,2009年,圖版40號;徐展堂先生舊藏一套,後經香港佳士得拍賣,1996年11月3日,拍品585號;香港松竹堂珍藏一套,著錄於《瑯環琳瑯:松竹堂中國御窰瓷器珍藏》,香港,2016年,圖版18號;一套原瑞士玫茵堂珍藏,後經北京2017年拍賣,現由中國藏家收藏;一套於1997年9月23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拍品348號。
學界一直對花神盃及十二月令之配對存有不同見解,例如「水仙盃」即有屬農曆十一或十二月之說;「梅花盃」亦有屬正月或十二月之說。本圖錄之配對,是參照耿寶昌先生《明清瓷器鑑定》(北京,1993年,頁207)一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亦在其1995年《清瓷萃珍》展覽中引用此配對(圖版21號)。
花神盃所用唐詩為花做注解,蓋因清康熙帝喜唐詩,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考慮編纂唐詩總集,後於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將主持修書的任務交給江寧織造曹寅,並將內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部發下,作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州開局修書,至次年十月,即編成《全唐詩》奏上,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詩家,共計900卷,目錄12卷。康熙帝親為之作序。此時,也恰是景德鎮御窯廠康熙時期官窯燒造第三階段(1705—1722年)之肇啟(參見陸明華:「清康熙官窯瓷器燒造及相關問題」,載於《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1998年,頁XXXI)。在此背景下,以康熙皇帝喜愛的唐詩成為十二花神盃的主題,即在情理之中。而雍正朝之所沿襲五彩十二花神盃的燒造(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下冊,北京,2005年,頁30,圖5),以及雍正、乾隆兩朝琺瑯彩瓷,亦採用古詩做為文字題材,亦為花神盃唐詩經典模式之延續。
成套青花花神盃,今可見北京故宮出版一套,參見《青花釉裏紅》下,上海,2000年,頁81-85,圖71。南京博物院出版有清宮舊藏青花花神盃兩套,分別見於《清瓷萃珍》,香港,1995年,圖21;徐湖平:《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2003年,頁54、55。
市場流通的成套青花花神盃,則極為少見,目前僅見兩套,包括徐展堂先生舊藏一套,出版於《徐氏藝術館——陶瓷IV》,香港1995年,圖105B;以及1994年5月4日香港蘇富比拍賣一套,拍品161號,著錄於《蘇富比三十周年》,圖263號,後經柏煊書齋珍藏,北京2016年拍賣,為上海龍美術館珍藏。
而五彩花神盃,則套數較多,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至少兩套,一套載於《故宮珍藏康雍乾瓷器圖錄》,香港,1989年,圖版48號;大維德基金會借予大英博物館一套,見《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Qing Enamelled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1991年,圖版815號;日本東京出光美術館藏一套,載於《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圖版221號;莊紹綏珍藏一套,見《中國瓷器莊紹綏收藏》,香港,2009年,圖版40號;徐展堂先生舊藏一套,後經香港佳士得拍賣,1996年11月3日,拍品585號;香港松竹堂珍藏一套,著錄於《瑯環琳瑯:松竹堂中國御窰瓷器珍藏》,香港,2016年,圖版18號;一套原瑞士玫茵堂珍藏,後經北京2017年拍賣,現由中國藏家收藏;一套於1997年9月23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拍品3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