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類器型的雙耳鼎式爐原為五供中的其中一供。五供由雙瓶、雙燭台及一爐構成一套。而胭脂紅彩實於清代自西洋傳入中國的低溫彩釉,別名「薔薇紅」、「胭脂水」等。其特點為以金為著色劑,金的多寡以及不同燒製溫度會使色調出現偏粉、偏紅或偏紫的不同效果。早期康熙年間因造價昂貴而受限制,後至雍、乾時期才廣為應用。北京國家博物館亦藏有一件清乾隆松石綠地胭脂彩雲龍紋螭耳扁瓶,出版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上海,2007年,頁163,圖版編號107。徐氏藝術館亦藏有一件白地胭脂彩的雙龍戲珠鼎式爐,刊於《陶瓷‧清代》,第四冊,香港,1995年,圖版編號177。另可比較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八寶紋白地粉彩鼎式爐,載於《故宮歷代香具圖錄》,台北,1994年,圖版1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