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ZHAO WUJI, FRANCE/CHINA, 1920-2013)
趙無極 (法國/中國, 1920-2013)

無題

細節
趙無極
趙無極 (法國/中國, 1920-2013)
無題
油彩 畫布
45.5 x 55 cm. (17 7/8 x 21 5/8 in.)
1957年作
款識 : 無極 ZAO 57 (右下); 'ZAO WOU-KI 1957' (畫背)
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附趙無極基金會於2017年3月27日簽發之保證書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文獻庫,並將收錄於弗朗索瓦.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 )

拍品專文

在1950 年代後半期,趙無極的藝涯歷經重大轉變,全然投注 於抽象創作,多方援引他的中國畫意象,並發揮他近日從西方 藝術史所所習獲的體驗。當趙無極在創造他自己的藝術視覺語 彙 – 一個他爾後會持續精進、探索、感受 - 的過程,他也成為 戰後席捲歐洲和美國的藝術運動中一名主要角色。有別於在同 時旅居巴黎的海外藝術家,趙無極在國際藝壇成功地超越自己 原本的中國族群認同,獲得東西方收藏家的肯定,認為他是一 名在美學綜匯上獨步一面的藝術家。

1957 年成為趙無極藝術生涯中一個轉戾點。他當時準備在返回 法國旅居地前走訪美國:那趟美國行讓他接觸到數名抽象表現 主義畫家,而這些交流使得他重拾大尺幅創作,雄渾筆勢在畫 面上沛然縱飛,讓人想起生動和充滿個人風格的書法。《無題》 ( 拍品編號1) 可視為大師投入抽象畫的生涯轉折,鋪下了美好 而且珍貴的初期軌跡。簡短而迅捷的筆勢,在畫布上以豪邁磅 礡之姿積累著,背景則抑揚疊嶂,有著層層的綠、藍、紅,深 淺遠近地交替轉換,創造出一幅漂浮的峰巒山水,在霎時間被 捕捉入畫。

山水的幻象境域
當趙無極在1950 年代中期轉換跑道,投入抽象創作時,他重 拾自己的中國藝術本源:這是趙無極在1948 年抵達法國後, 首次重訪中國畫基礎。他那時已經揚棄了透視圖畫法、以及與 空間相關的元素配置,而是進一步地將「事物」的描寫,取代 為想像的圖徵,使人強烈聯想到商代甲骨文物上的先古中國書 法、和文字撰寫。這些訴諸於文字的語言被用於宗教儀式中, 用以與神明溝通、求問;而趙無極的畫作也以加入類似的圖徵, 為作品平添一種靈性維度,藉此透過書法與自然界達到天人合 一之境;而這種過程早已根植於中國繪畫傳統。

在《無題》一作中,所有圖徵均在被解構的筆法中消融無形, 卻仍能使觀者想到書法線條。趙無極本身即為一名顯赫的書法 家,幼時曾受祖父薰陶並長時間訓練,對這項傳統技識熟稔於 心;因此,這種珍貴的能力使他得以在整個構圖中駕馭筆勢的 韻律節奏,且擲地有聲。厚重、雄渾線條所形塑的輪廓,與飄 忽、快速而波動的筆韻成為對比;只有那些在運筆過程中能將 心神與臂力和諧運用的藝術家,方能成就這種出神入化的果效。

中國的繪畫史有項悠久傳統,就是將書法以詩詞的氣韻融入山 水描繪,詮釋藝術家的創作思維。因此,當繪軸上的山水畫徐 徐開展時,就會帶有兩種相互平衡的元素。在《無題》中,憑 空想像出來的文字以山水之姿出現,為大自然匯聚成一種全新 的視覺表述。在此同時,趙無極也繪製了類似的作品,像是《小 樹林》和《橫越表面》。而正如《無題》所示,畫中心的構圖 貫線是由各色援引標誌的書法筆勢所砌成的,而主貫線流轉溶 於空蕩的背景中,喻指無形物質穿過空間的氣韻。

空間的表述
印象派運動,是國際藝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重新檢視了藝 術家創作視野的遠景和心緒。法國大家莫內和塞尚,也根據他 們的願景,透過顏色和筆勢的運用,重新定義空間中各種元素 的關係;立體派的藝術家,像是法國的喬治.布拉克,和其他 前衛藝術家等,則是將空間表述從傳統的單點透視中剝離分解, 將作畫處理又更推進一步。位元全然根據個人解讀而呈現。

比起西方20 世紀的藝術家,中國山水畫家更早懂得空間解構 的概念。從早期開始,藝術家的內在視景,就比空間的實際表 述來得重要。藝術家們在大自然中汲取靈感泉源,朦朧於山巖 溪豁間的煙雲嵐霧成為他們神遊於空間的最佳背景。畫中的留 白區喚起心神中之幽邃意念,而這種概念,是在負空間的巧贍 致工尤顯切要。《無題》為大師融會中西藝術哲思的能力,做 了佳妙範例;作品使用了西方藝術傳統媒介– 布面油畫– 來呈 現中畫裡的空間視覺表述,從而在負空間中創造了精巧的顏彩 對比。

無形的筆下藝輝
趙無極的創作焦點不僅限於他對空間概念的重新定義,他還盼 能透過繪畫描寫的過程,捕捉人類感官經驗與大自然間的關係: 「我想要畫肉眼看不見的主題,像是生命氣息、風動、動勢、 各種形式的生息、色彩的騰蛟起鳳、和它們的融流。」

大師所選擇的淡綠色、耀眼藍、和濃厚的大地紅並不讓人意外, 因為這些調色選擇,繼宋代之後就是中國山水畫的大宗。藍與 綠不但為風景畫中的山巒提供線條輪廓,綠色也為玉製的山形 香爐平添一種靈氣。因此,趙無極在《無題》中採用了這三種 相互對比的顏色,與畫面中浮飄巖頭相映成趣,蔚為他內心界 域的象徵。《無題》實為一幅卓絕巨作,象徵了趙無極投入抽 象創作的轉折,在東方圖繪傳統、以及西方前衛藝術重新定義 運動的交叉路口中散發和煦微光。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