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黃玉材質溫潤,顏色酷似蒸熟的板栗色澤,於明清時期又有「甘黃玉」之稱,明高濂《遵生八箋》中講到:「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以黃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為偏色,時亦有之故耳。」乾隆時期黃玉往往被用於最重要的仿古玉器,以能工巧匠為之,可見其深受皇帝親睞。
乾隆皇帝深受儒家以古為師的思想薰陶,又雅好收藏古物,因此對仿古玉器情有獨鍾。有一部分玉器更是署有《乾隆仿古》的年款,以表明其推崇仿古的用心,例如本場拍賣拍品805號。本件如意頭上飾饕餮紋,取自三代青銅器,柄部以玉圭形收尾,取自三代玉器,处处迎合着乾隆皇帝好古的圣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柄黃玉如意,紋飾與本器相近尺寸較大(長36.5公分),唯柄中段突出自成一節,柄側有出戟,見《吉祥如意》,台北,1995年,頁93,編號20。紐約佳士得2016年9月16日拍賣一例與台北故宮例如出一轍,拍品1291號。亦可比兩件黃玉如意,如意頭上緣出郭飾螭龍一條,其一於2011年5月12日在倫敦邦瀚斯拍賣,拍品81號,另一件於2011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3251號。
乾隆皇帝深受儒家以古為師的思想薰陶,又雅好收藏古物,因此對仿古玉器情有獨鍾。有一部分玉器更是署有《乾隆仿古》的年款,以表明其推崇仿古的用心,例如本場拍賣拍品805號。本件如意頭上飾饕餮紋,取自三代青銅器,柄部以玉圭形收尾,取自三代玉器,处处迎合着乾隆皇帝好古的圣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柄黃玉如意,紋飾與本器相近尺寸較大(長36.5公分),唯柄中段突出自成一節,柄側有出戟,見《吉祥如意》,台北,1995年,頁93,編號20。紐約佳士得2016年9月16日拍賣一例與台北故宮例如出一轍,拍品1291號。亦可比兩件黃玉如意,如意頭上緣出郭飾螭龍一條,其一於2011年5月12日在倫敦邦瀚斯拍賣,拍品81號,另一件於2011年11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32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