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ARE BRONZE FIGURE OF SHIVA NATARAJA
A RARE BRONZE FIGURE OF SHIVA NATARAJA
A RARE BRONZE FIGURE OF SHIVA NATARAJA
2 更多
THE 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 COLLECTION
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 朱羅王朝十三世紀 銅舞王濕婆像

SOUTH INDIA, TAMIL NADU, CHOLA PERIOD, 13TH CENTURY

細節
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 朱羅王朝十三世紀 銅舞王濕婆像
8 ¾ in. (22 cm.) high
來源
泛亞收藏(克利斯蒂安.修曼,卒於1981年),紐約,入藏於1976年。
安思遠,紐約,於1982年。
東泰商行,香港,1990年7月10日。
歐雲伉儷珍藏,編號2943。
出版
P. Pal,《Sensuous Immortals》,洛杉磯郡立博物館,1977年,頁136-137,編號77。
展覽
借展於洛杉磯郡立博物館,1976年。
借展於丹佛博物館,1982年。

拍品專文

本銅像是有「舞蹈王者」之稱的濕婆神祇舞王濕婆。祂一足站立,一足抬起,雙臂張開,演繹象徵宇宙的創造、維護及毀滅之神聖舞步「宇宙之舞」。舞蹈高潮一刻,舞王濕婆引出一圈火環,以聖火消毀天地萬物,泯滅腳下侏儒所象徵的愚昩無知,準備進入由梵天所啟動的再生循環。

舞王濕婆之形象早於六世紀在印度南部普及,並於朱羅王朝及毗奢耶那伽羅王朝期間盛極一時。其形象豐富,象徵意義深遠,集創造力與毀滅性於一身,與藝術世界息息相關,甚得當地帝王推崇。宇宙之舞是濕婆的神聖舞蹈,亦會在南印度廟宇內的濕婆教儀式中進行。朱羅王朝及毗奢耶那伽羅王朝的皇帝是寺廟及其他宗教建築的贊助人,同時資助涵蓋宇宙之舞等多種儀式藝術,並且御造各類銅像。本像正具體地展現出當時皇室對藝術及宗教的不懈支持。

印度清奈政府博物館藏有一例,尺寸略大,可與本像比擬,見C. Sivaramamurti著,《South Indian Bronzes》,新德里,1963年,圖28b。兩者細節如出一轍,同樣飾以伏地戲蛇的侏儒,撃鼓敲鈸的樂師,以及纏繞神像腰間、飄懸半空的繩帶。帕爾博士按照兩者的尺寸及功能之別,推測清奈博物館藏例疑為本像所參照之對像,見《The Sensuous Immortals》,洛杉磯,1977年,頁137。此外,傳世若干小巧例子,具有近似本像的圖像格式及美學風格,也有可能一律依照該像所製,當中包括一尊十六世紀舞王濕婆銅像,紐約佳士得售出,2013年3月19日,拍品編號254。

更多來自 髹金飾玉 - 歐雲伉儷珍藏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