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李華弌自幼鍾情中國書畫,六歲時在上海隨著名藝術家王震之子王季眉習畫;十六歲時,亦師從曾就讀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的畫家張充仁,學習西方藝術及理論,因而得以從一位中國藝術家的角度體會西方藝術之美。他腳行萬里路,筆寫千卷山,經過了摹習五代宋人的巍峨山水,取其雄偉;經過了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師造化階段,取其神韻;當前是息慮養氣中得心源的時刻,筆底勾勒的崖壑松峰,都是有古人有造化有自我的創造性筆墨。
李華弌致力研究佛教理念。佇立遠近審觀,《野演》構圖似是佛子面壁:畫左右方淡墨山壁,層層勾染,中間上方濃墨處是畫眼所在,勾畫出瞑睫垂首、凝心冥想的佛子,身前身後,俱是壁立,面壁觀想,若有所得。詩為有聲畫,畫是無聲詩,詩畫俱無達詁,觀者是宜。
李華弌致力研究佛教理念。佇立遠近審觀,《野演》構圖似是佛子面壁:畫左右方淡墨山壁,層層勾染,中間上方濃墨處是畫眼所在,勾畫出瞑睫垂首、凝心冥想的佛子,身前身後,俱是壁立,面壁觀想,若有所得。詩為有聲畫,畫是無聲詩,詩畫俱無達詁,觀者是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