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回首二十世紀中國現代藝術發展進程,費以復是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1913年出生於中國江蘇省,費以復在二十歲那一年,進入了蘇州美專,研習西畫,深獲當時美專校長顏文樑的賞識。1939年在重慶參加中華全國美術會,由徐悲鴻提名擔任理事長一職。隨後,費以復在上海市立行知藝術學校任教了兩年後,1953年由顏文樑推薦到中央美院華東分院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 於油畫系任教,自此長期任教,對於中國油畫美術教育發展貢獻匪淺。擔任教職的同時,費以 復亦經常遊歷各地,四處進行寫生,持續創作,作品曾於全國美展及浙江省美展中獲得榮譽獎,並為畫家徐悲鴻、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與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所收藏。
創作於1959年,費以復在《農家》(拍品編號 351)一作中運用了印象派細碎的筆觸,體現光的顫動及存在感;以厚塗的油彩將鮮明的顏色並置,並將光線自畫面左上方投射進來,補捉到在微 妙光線轉變下,風景及人物外表所帶給人的色彩瞬間印象。畫面整體構圖和諧平穩,費以復透過鮮麗的顏色對比,以農民衣著色彩的安排─磚紅、孔雀藍、深褐、靛紫、土黃,印襯著 前景茂盛的青竹與竹簍中鮮綠欲滴的蔬菜,在樸拙中卻又現色彩紛呈的活潑氣息。藝術家更細膩描繪農民勞動中的神情以及 肢體間的互動,呈現出一片融洽與和樂。費以復的筆下,《農家》作品和諧安詳的景致與氛圍,在恬靜 中更流露出充滿希望的勃勃生氣,反映出樂天知命的風土民中國鄉村情與傳統價值觀。
創作於1959年,費以復在《農家》(拍品編號 351)一作中運用了印象派細碎的筆觸,體現光的顫動及存在感;以厚塗的油彩將鮮明的顏色並置,並將光線自畫面左上方投射進來,補捉到在微 妙光線轉變下,風景及人物外表所帶給人的色彩瞬間印象。畫面整體構圖和諧平穩,費以復透過鮮麗的顏色對比,以農民衣著色彩的安排─磚紅、孔雀藍、深褐、靛紫、土黃,印襯著 前景茂盛的青竹與竹簍中鮮綠欲滴的蔬菜,在樸拙中卻又現色彩紛呈的活潑氣息。藝術家更細膩描繪農民勞動中的神情以及 肢體間的互動,呈現出一片融洽與和樂。費以復的筆下,《農家》作品和諧安詳的景致與氛圍,在恬靜 中更流露出充滿希望的勃勃生氣,反映出樂天知命的風土民中國鄉村情與傳統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