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筆筒以厚料紫檀製成,下承三淺足,底與筒壁渾然一體。外壁採用類似百寶嵌工藝,將竹刻嵌入其中,以紫檀之深色作為夜色,描繪唐代大詩人李白《月下獨酌》詩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意,明月浮雲,古松遮蔽,李白席地而坐,身後席上兩哥窯太白壇,一封一開,太白一手支撐身體,一手持杯,邀月共飲,畫意高潔,構思李白三指舉杯細節,刻劃詩人仙風傲骨之品性,準確生動。所刻竹席、袍帶細節精密,為顧氏精雕細刻之藝術特徵表現。嵌竹刻「顧珏」款,及「宗玉」長方印章紋。
顧珏,字宗玉,江蘇嘉定人,活躍於康、雍年間。他的刻竹,一反朱氏等人傳統的平淡天然的風格,轉向精雕細刻,另闢蹊徑,自成一家,引領玲瓏巧製一派之風騷。然其作用時甚多,需經一二年之功方可完成,故傳世作品無幾。本筆筒以紫檀嵌竹雕月下獨酌圖筆筒,將木、竹二藝結合雕就,更為獨特,未見其他以此工藝製作的顧珏例子。
顧珏的竹雕筆筒寥寥無幾,可參見一例,2005年5月30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1293號。另見美國西雅圖博物館藏一例,載《中國竹刻藝術》上,香港藝術館,1978年,彩色圖圖版19號;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上刻「己酉仲夏顧宗玉製」款,著錄於2002年北京出版《故宮雕刻珍萃》,圖版26號。
顧珏,字宗玉,江蘇嘉定人,活躍於康、雍年間。他的刻竹,一反朱氏等人傳統的平淡天然的風格,轉向精雕細刻,另闢蹊徑,自成一家,引領玲瓏巧製一派之風騷。然其作用時甚多,需經一二年之功方可完成,故傳世作品無幾。本筆筒以紫檀嵌竹雕月下獨酌圖筆筒,將木、竹二藝結合雕就,更為獨特,未見其他以此工藝製作的顧珏例子。
顧珏的竹雕筆筒寥寥無幾,可參見一例,2005年5月30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1293號。另見美國西雅圖博物館藏一例,載《中國竹刻藝術》上,香港藝術館,1978年,彩色圖圖版19號;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上刻「己酉仲夏顧宗玉製」款,著錄於2002年北京出版《故宮雕刻珍萃》,圖版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