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邊款:弢庵閣學鈞正,甲子冬周康元仿漢人九字印,時客閩縣螺江
印文:陳寶琛字伯潛號弢庵
陳寶琛(1848—1935),字伯潛,號弢庵、又號橘隱。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同治七年(1868)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授編修。同治十三年(1874),授翰林院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光緒八年(1882)任江西學政,重俢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遭部議連降九級,回鄉賦閒達二十五年之久。宣統元年(1909),複調京充禮學館總裁。宣統三年(1911年),陳寶琛在毓慶宫行走,任帝師,賜紫禁城騎馬。民國元年(1912),清帝遜位,仍追隨溥儀,1935年卒於京寓,得遜清「文忠」諡號及「太師」覲贈 。
周康元( 1891-1961)。江西金溪縣烏石村人。原名家瑞,字希丁、西丁,晚年別署墨盦、墨庵。齋號石言館。精金石刻版、傳拓鐘鼎器,治印,奏刀古樸典雅。一生治印逾五千方。存世有《石言館印存》、《石言館印存續集》、《古器物傳拓術》。
印文:陳寶琛字伯潛號弢庵
陳寶琛(1848—1935),字伯潛,號弢庵、又號橘隱。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同治七年(1868)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授編修。同治十三年(1874),授翰林院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光緒八年(1882)任江西學政,重俢白鹿洞書院。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失利受牽連,遭部議連降九級,回鄉賦閒達二十五年之久。宣統元年(1909),複調京充禮學館總裁。宣統三年(1911年),陳寶琛在毓慶宫行走,任帝師,賜紫禁城騎馬。民國元年(1912),清帝遜位,仍追隨溥儀,1935年卒於京寓,得遜清「文忠」諡號及「太師」覲贈 。
周康元( 1891-1961)。江西金溪縣烏石村人。原名家瑞,字希丁、西丁,晚年別署墨盦、墨庵。齋號石言館。精金石刻版、傳拓鐘鼎器,治印,奏刀古樸典雅。一生治印逾五千方。存世有《石言館印存》、《石言館印存續集》、《古器物傳拓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