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玉質細膩,均呈現受沁形成的淺灰白色,間有青、褐等小斑塊,局部半透光。
器形均為不規則的片狀,表面留有線切割之痕跡,在器的一側或兩側用線切割之工藝「搜」出不同形狀,似魚、似鳥、似獸,各具抽象之形態,表達了某種崇拜物。各器在中部或一端均有小孔,用於繫掛,應是當時貴族專用之玉珮飾。
同類玉器僅見於安徽省潛山縣薛家崗遺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出土玉器全集–6–安徽》,北京,2005,頁44(圖一),頁55
(圖二),江西省武穴縣鼓山墓地(湖北省京九鐵路考古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穴鼓山》,科學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各有相似玉器少量出土,兩地均位於長江流域之中游,考古學文化序列尚有待深入研究,相鄰區域有著名的凌家灘遺址,出土大量玉器。
本次十件異形玉珮飾亮相,實屬難得,將推進長江中游地區玉文化研究。
(王明達撰文)
器形均為不規則的片狀,表面留有線切割之痕跡,在器的一側或兩側用線切割之工藝「搜」出不同形狀,似魚、似鳥、似獸,各具抽象之形態,表達了某種崇拜物。各器在中部或一端均有小孔,用於繫掛,應是當時貴族專用之玉珮飾。
同類玉器僅見於安徽省潛山縣薛家崗遺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出土玉器全集–6–安徽》,北京,2005,頁44(圖一),頁55
(圖二),江西省武穴縣鼓山墓地(湖北省京九鐵路考古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穴鼓山》,科學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各有相似玉器少量出土,兩地均位於長江流域之中游,考古學文化序列尚有待深入研究,相鄰區域有著名的凌家灘遺址,出土大量玉器。
本次十件異形玉珮飾亮相,實屬難得,將推進長江中游地區玉文化研究。
(王明達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