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香港私人收藏 (拍品 1267-1273)本收藏源自香港著名實業家舊藏。他上世紀30至40年代起於上海開始藝術收藏,尤以中國書畫最多且精。40年代末他帶同作品輾轉移居香港。此收藏由家族繼承,秘藏超過半世紀,至今方首次公開。
張大千

君子慕竹

細節
張大千
君子慕竹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三八年作
110 x 37 cm. (43 ¼ x 14 5/8 in.)
題識: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瀟灑以拔俗,葉深翠羽幹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畝渭川之曲,來清飆於遠岑,娛佳人于空谷,觀夫臨曲檻,俯清池,色浸雲漢,根通漣漪,蒼雲夏集,綠霧朝霞。蕭蕭雨沐,裊裊風披,露鶴長嘯,秋蟬獨嘶,金石閒作,笙竽雜吹,若乃良夜月明,窮冬雪積,掃石上之陰,聽林間之折,意參太古,聲沈寥泬,耳目為之開,滌神情於以怡悅,蓋其媲秀碧梧,託友青松,蒲柳慚弱,桃李羞容,歌籊籊于魏女,詠淇澳于國風,故子猷吟嘯於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賢同調,六逸齊蹝,良有以也,又況鳴嶰谷之鳳,化葛陂之龍者哉,至於虛其心,實其節,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則吾是以觀君子之德。
戊寅(1938年)六月倣趙承旨筆,蜀郡張爰。
鈐印:張爰、大千大利
更多詳情
未始有極: 張大千早年作品專輯
若論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中最具有創新精神,風格最為變化多樣的畫家,非張大千莫屬。而他一生藝術的進程,則世人普遍分為幾個時期,前期或早年大致為二十至三十年代,此一時期,張大千初涉繪事,除了拜海上名師習畫,亦從明清名家入手,以臨摹學習古人奠定藝術的基礎。這段時期張大千毫無藝術上的禁錮,師法各大名家,因此作品的風格呈現出極為多樣的面貌,而從這些面貌各異的作品中,又可窺見大千中後期作品的影子。
本輯呈現的五件大千作品,均為此一時期(二十至三十年代)所作。《天女散花圖》以《朝元仙仗圖》中“開明童子”之形象為藍本,裝飾富麗,既與明清以降娟秀纖弱的仕女風格不同,又可將其與受敦煌影響後之人物畫作一比較。《明月峽》構圖奇絕,但已初步具有了四十年代青綠山水的雛形;《仿唐寅滄浪歌圖》、《仿張僧繇沒骨山水》及《君子慕竹》三作中,大千均表明在構圖或筆法上師法自明代唐寅(1470-1524)、南梁張僧繇(479-?)及元代趙孟頫(1254-1322),可見大千此一時期集百家之長,涉獵之廣。《滄浪歌圖》臨摹自唐寅手卷,在構圖上改為立幅;《君子慕竹》用筆工致,二作中的高士形象亦初步看到以後作品的影子;《仿張僧繇沒骨山水》中大膽應用沒骨筆法,以花青和赭石並用,與底部白色之人物形成強烈反差,凸顯出奇幻艷麗的美感,仿佛可以看到五六十年代橫空出世的潑墨潑彩風格之霞光一縷。本輯作品所呈現的多樣面貌,正是張大千藝術起步道路上的萬千氣象的一個縮影,而這種多樣性,最終成就了畫家藝術生涯中的大千世界。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