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 BAOSHI (1904-1965)
東德策展人李特克先生舊藏 (拍品 1300)李特克,1909年生於普魯士東部Mewe市,今波蘭境內。他先後在布雷斯勞國家美術學院和萊比錫國家工藝美術院學習。1950至1960年期間,他任職於東柏林德國藝術學院,負責藝術出版與展覽。自1953年始,他先後兩次隨德國展覽團隊前往中國北京及上海舉辦展覽。在華期間,他對中國藝術產生濃厚興趣,特別是水墨畫、年畫、拓印碑帖等,並計劃出版關於中國藝術與及當代畫家方面的書。他籍此機會認識了許多藝術家並獲贈畫作。1954年7月至8月他把帶回國的作品在柏林舉辦“中國圖像”展。他在1958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收到中國對外文化局之邀進行第三次訪華,並拜訪了北京、南京、上海及重慶等各地的美術學院,與多位藝術家會面並討論中西藝術。本作或是李氏在11月14日拜訪在南京的傅抱石時所得。
傅抱石

江南春雨

細節
傅抱石
江南春雨
設色紙本 鏡框
63.7 x 36.3 cm. (25 1/8 x 14 ¼ in.)
題識:江南春雨。新喻傅抱石寫於金陵。
鈐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後
來源
科隆倫佩茨,亞洲藝術品拍賣第973場,2010年12月10-11日,編號35。

拍品專文

傅抱石擅畫雨景。這主題最早出現在四十年代在四川的創作中,透過對大自然的觀察而成。抗戰結束,傅氏離開從巴蜀遷往江南定居,蜀中雨景則變成“柳絲長、春雨細”的江南景色。此幅正是典型例子之一。畫中右下角畫家用其自創“破筆散鋒筆法”把垂柳數棵畫出,再簡單渲染把河岸坡石完成,組成近岸。左上角遠岸更是利用沒骨渲染,加上寥寥數筆垂柳而成。唯一細緻的扁舟和舟上船夫則用精妙筆法清晰描繪。舟上粉色雨傘更是畫龍點睛,令畫面增添一絲主調外的色彩。最後畫家運用自創的“墨掃雨法”,用墨筆順著一個方向斜刷畫面,把湖上萬物籠罩在一片濛濛的雨霧之中,完成一幅江南春日,小雨霏霏,斜風細細的《江南春雨》。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