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BEIHONG (1895-1953)
XU BEIHONG (1895-1953)
XU BEIHONG (1895-1953)
XU BEIHONG (1895-1953)
3 更多
重要亞洲收藏 (拍品 1302-1318)重要亞洲收藏徐悲鴻作品:徐悲鴻與他的亞洲朋友們撰文/徐慶平教授1939年先君悲鴻公從桂林出發到南洋為抗戰籌款,從上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他創作了上千件作品,舉行了36次畫展,以賣畫全部所得幫助陣亡將士的遺孤和流離失所的難民。他也在此時分別以中國畫和油畫兩種形式創作完成了表達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偉大精神的巨作《愚公移山》,實踐了自己所說藝術家應“盡其所能,貢獻國家,盡國民一份子的義務“。今天我們有幸看到的這一展示,使我們如同看到為國家拼命畫畫的藝術家就在眼前。悲鴻公的動物畫享譽中外,其筆下動物神情畢現:牛淳厚踏實,馬聰穎忠勇,貓機敏顢頇,雞忠職警惕,均性格突出,形象鮮明。應該說,借物寄情的象徵性手法本是中國傳統文人的一大特點,擅長以松竹梅不畏嚴寒的形象比喻作者的一身傲骨,又以巨石、粗幹象徵此精神的地久天長。但如果完全抄襲古人,毫無新意地依樣畫葫蘆,就勢必退步到故作文雅,無病呻吟的可笑境地。悲鴻公將中國傳統文化崇尚的“德”“仁”和西方文學經典中對真理、對進步思想理念的追求融匯一處,具有浪漫主義藝術的典型特點—豐富無比的想像力。他的畫把中國詩歌的寄情托興變成繪畫中充滿象徵意義的擬人手法。悲鴻公在日軍進攻新加坡時乘最後離開的輪船經緬甸回國,80年後,我們欣喜地看到收藏家們把這些遺留在南洋的作品保存得完好如初,令人仿佛仍然清晰地看到他那緊張作畫的身影。藝術家的生命因其偉大的作品而永存。註:本收藏中作品之介紹由徐慶平教授撰文。
徐悲鴻

陸運濤夫人像(小稿)

細節
徐悲鴻
陸運濤夫人像(小稿)
油畫布本 亞麻布鏡框
38.5 x 26.5 cm. (15 1/8 x 10 3/8 in.)
註:本作即將收錄出版於范迪安、徐慶平主編的《徐悲鴻全集》油畫卷,中國青年出版社。
陸運濤為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電影製片人、鳥類學家以及攝影家。畫中女士為陸運濤第一位夫人─李惠望(Christina Lee)。
出版
黃嘯、徐驥主編,《春風得意─徐悲鴻在南洋1939-1942》,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2019年3月,第188頁。
展覽
長沙,美倫美術館,“春風得意─徐悲鴻在南洋1939-1942”,2019年4月27日至6月15日。

拍品專文

在悲鴻公的油畫創作中,在南洋創作的肖像佔據重要地位。他通過繪製油畫肖像在馬來亞地域打開了局面,充分展現出自己在題材統合、人物塑造、神情刻畫諸方面的精湛技巧,並吸收了中國人物畫的優秀傳統,呈現了與眾不同的魅力。
通過查找當時悲鴻公留下的史料與照片,可以看到他創作《李惠望小姐像》(即《陸運濤夫人像》)的地點在“江夏堂”家中的畫室,具體時間應在1939年。他一共創作了兩幅《李惠望小姐像》,一幅為當場的寫生畫稿(拍品編號1302),一幅為之後創作的尺幅更大些的人像作品(現存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內),是徐悲鴻人物肖像畫的代表作之一。這張寫生作品生動典雅,面部表情引人入勝,輕鬆的筆觸表現出人物肌膚、衣著和椅子的質感。作品中熱烈明快的色調,突出了少婦爽朗熱情的性格特徵。作者在構圖中頗具匠心地將李惠望小姐的面部做偏轉向觀眾的大角度處理,完全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同一化和呆板,對模特髮型的描繪十分講究,起到了突出人物個性作用,在五官刻畫上,則以眉眼之間、口鼻之間的關係作為著力重點,呈現了東方女性含蓄而微妙的美感。
悲鴻公並未採用傳統的定式和固定的俗套,不是為了迎合訂畫者的訴求,而在於通過對東方審美觀念的引入,表現出 “中西藝術融合”的高遠旨趣。在具體的描繪中,他有意識地減弱黑白對比,通過對色調的冷暖佈局,將複雜的色彩關係,有機地組合在一個明亮鮮豔的色調之中,給人留下強烈飽滿的視覺觀感。可以看到《李惠望小姐像》並不是對西方傳統寫實油畫的複製照搬,而更帶東方的“意象”觀念—既是對現實生活的關照與概括,又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純與超越,更是客觀與主觀間的相容與協調。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