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YE (B. 1964)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劉野 (1964年生)

紅2號

細節
劉野
劉野 (1964年生)
紅2號
壓克力 畫布
195 x 195 cm. (76 3/4 x 76 3/4 in.)
2003 年作
款識:2003野 Liu ye (左下)
來源
香港 少勵畫廊
佳士得 香港 2016年5月28日 編號61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2003年 「先峰藝術走向時尚前沿」 《美術之友》 北京 中國 (圖版為局部,封面;及圖版,第5頁)
2004年 《劉野:紅黃藍》 少勵畫廊 香港 (圖版,第47頁)
2015年 《劉野:圖錄全集 1991-2015》Hatje Cantz Verlag 奧斯特菲爾登 德國 (圖版,第311頁)
展覽
2003年11月-2004年1月「劉野:紅黃藍」 少勵畫廊 香港

榮譽呈獻

Shanshan Wei
Shanshan Wei

拍品專文

「紅色可以象徵革命、快樂、暴力或血腥。因此,單 一的解讀往往是片面且不準確的。我試圖在我的畫裡 不單單只給出一種答案。事實上,我沒有那種力量。 我的解決方法是為觀者留出想像與闡釋的空間。」 - 劉野

「我生於文革期間。小時候特別愛畫飛機、大 炮、軍艦,有時候也畫太陽和向日葵。大多是 用彩色鉛筆畫的;紅色的太陽,還有國旗,黃 色的向日葵和陽光,藍色的大海和天空。這可 能是我最早對紅、黃、藍,三原色的使用。」 - 劉野

一個小女孩站在懸崖邊,眺望一片無垠的紅色天空,晶瑩的淚水順著她精緻如 洋娃娃般的面龐滑落;她亮綠色的裙擺和造型精緻的髮絲在微風中飄蕩,與拘 謹的白色襯衫和及膝長襪形成隱晦諧謔的反差。劉野並沒有為女孩哭泣的緣由 提供太多線索——無論是因為快樂抑或是絕望——而她兀自一人凝視著周圍被 染成一片鮮紅的天地,流露出的情感是如此強烈且熾熱。

劉野的《紅 2 號》是其標誌性以紅色為基調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該系列大 多以站在懸崖邊的卡通形象的小女孩為主體,映襯鮮豔明亮的紅色背景,周圍 的山川樹木靈感則源于宋代山水繪畫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四方仙境。《紅 1 號》描繪了一個背對觀者的小女孩,凝望著眼前的一片虛空;《紅3 號》描 繪了一個迎風側身站立的小女孩,手執一把中式長劍。該系列三件作品中,《紅 2 號》是唯一一幅畫中主人公以正面示人的作品,也是唯一一件當中刻畫了女 孩流下神秘而意味深長的淚水的畫作。

彼埃·蒙德里安于劉野作品的影響一直都有跡可循。劉野曾數次提及早期工業 設計的訓練對其之後的藝術道路意義深遠。蒙德里安對明亮、飽和色彩的運用 與其圍繞垂直與水準直線間的理性構圖,極大地激發了劉野的藝術靈感,而類 似的線性理性元素也出現在其作品《紅2 號》與《藍》中。誠如瑞士伯恩美 術館當代藝術館館長伯恩哈德·菲比赫(Bernhard Fibicher) 所言,「這是畫 家與畫布的一次決鬥,而主題就是色彩。自我設定的任務則是:藍色、黃色及 綠色是如何在紅色基調的背景下不被弱化?究竟誰害怕紅色、黃色和藍色?」 事實上,如果靠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顯然小女孩的白襯衫其實是以鮮豔的黃 色及藍色表現的。

如果將兩幅作品中的具象元素剔除,整個畫布將變成抽象繪畫——一個紅色正 方形與一個藍色矩形——仿佛直接從蒙德里安的局部構圖中抓取而來。然而, 通過將人物置於畫面前景,並為其添加諸如虯枝崢嶸的松樹,或遠方的飛機等 具象細節,劉野在畫中的具象與抽象之間構建出戲劇化的張力。觀者的眼睛被 迫以理性的邏輯解讀色彩,從而使每件作品都具有更大的視覺複雜性。

劉野一直否認自己作品中有明顯的政治隱喻,而頻繁在其畫作中出現的紅色則 部分程度上源於他童年生長于中國後文革時代的經歷。在一次採訪中,他曾坦 言,「我成長於一個被紅色所覆蓋的世界:紅太陽、紅旗、紅領巾;而青松翠 柏、向日葵也通常是紅色象徵的襯托。小時候,我並不理解這些東西的象徵寓 意。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我只是被動地接受。紅色是我童年時代重要的 視覺經驗,同時也是懷舊的載體和工具,讓我想起那些在幼稚園的日子。」

《紅2 號》與同一系列的其他作品展露出文革時期典型意象對藝術家的深刻影 響——畫中主角與當時隨處可見的宣傳海報上印有的紅臉蛋小孩的形象極為相 似——而劉野在其作品中所探討的情感主題則更為複雜、微妙。該作更深入解 構並探究了紅色的視覺及象徵意涵,最終呈現其極具標誌性的融合復古與現代 元素的時代迴響。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