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VERY RARE AND FINELY PAINTED BLUE AND WHITE BASIN
A VERY RARE AND FINELY PAINTED BLUE AND WHITE BASIN
A VERY RARE AND FINELY PAINTED BLUE AND WHITE BASIN
A VERY RARE AND FINELY PAINTED BLUE AND WHITE BASIN
3 更多
THE PROPERTY OF A GENTLEMAN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

YONGLE PERIOD (1403-1424)

細節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折沿洗
12 13/16 in. (32 cm.) diam., box
來源
倫敦佳士得,2015年11月10日,拍品321號

榮譽呈獻

Priscilla Kong
Priscilla Kong

拍品專文

此盆獨特的器型,係源自近東的金屬器與玻璃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收藏的一件十四世紀敘利亞釉彩玻璃盆(口徑29.2公分)便是一例,參見約翰.波普著《阿德比爾寺之中國瓷器收藏》倫敦,1981年,圖版135b。另參考一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十四紀敘利亞/埃及馬木路克時期的銅胎鑲嵌銀飾的折沿盆(圖一)。另一件十三至十四世紀埃及馬木路克時期的大盆(口徑46公分)以銅嵌銀絲製作,現藏洛杉磯郡美術館,曾在倫敦海沃德美術館展覽並出版圖錄,參見《伊斯蘭藝術》倫敦,1976年,頁189,圖版213號。此展覽圖錄的作者指出,這類折沿盆沿襲了敘利亞與埃及阿尤布王朝時期(公元1238至40年)既有的器型,並在該圖錄中舉出一例,見同書,頁181,圖版198,但這種早期的折沿盆,卻缺乏後來啟發中國瓷器那種盆腹微斂、直壁,以及伸轉至折沿的銳利角度。另參考一件為納賽爾·薩巴赫·艾哈邁德·薩巴赫珍藏,載於《科威特國家博物館藏伊斯蘭藝術》,倫敦,1983年,頁94。

上述的敘利亞玻璃器和馬木路克時期銅器之紋飾,都以阿拉伯文字為主;但中國的青花折沿盆,卻採取了迥異的裝飾風格。儘管某些盆心繪纏枝花卉圖案,或折沿正面有石竹紋飾,反映出了近東的源流;但其他部份的裝飾,則展現出純粹的中國風格。此類青花折沿盆可見於中國宮廷收藏,卻未見於阿德比爾寺之收藏,且伊斯坦堡的托普卡比宮僅藏有一件,參見J.Ayer 及 R.Krahl 所著,《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宮博物館之中國陶瓷》,第2冊,倫敦,1986年,頁561,圖版611號,及頁421之彩圖,因此可以推測這類器皿雖具異國形式.但其實是針對中國達官顯貴製作,並非外銷瓷。

永樂時期所燒製的青花折沿盆有各種不同的大小,口徑從16.5公分至34.9公分不等。此器口徑32公分.屬於尺寸最大的一組。大型青花折沿盆的口沿似均繪以精巧的纏枝石竹紋,盆心以團花紋,花瓣作蕉葉紋,內飾雜寳紋。其他大型例子可參考南京博物館藏一例(口徑30.9公分),參見《中國南京博物館所藏– 復甦的南遷文物》,東京,1998年,頁34,圖版6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口徑31.6公分),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裹紅.上》,香港,2000 年,頁52,圖版49號;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一件(口徑30.8公分),著錄於何利著《Chinese Ceramics》,倫敦,1996年,頁219,圖版398。

而中小型折沿盆的盆沿則繪以海水紋,盆心則繪上伊斯蘭式團花紋,如樂從堂舊藏一件(26.3公分),2017年11月27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8002號(圖二);及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例(16.5公分),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裹紅.上》,香港,2000年,頁53,圖版50號。

本器的器型似仍延續至宣德時期,但為時應頗為短暫,一件具宣德款的例子可參見日本的大和文華館藏品,見《大和文華館所藏品圖版目錄7- 中國陶磁》,奈良,1977年,圖版134號。然而宣德的折沿盆的裝飾手法已然不同。本器具有永樂時代雅緻的裝飾風格,以及近東的優美造型,兩者結合之下,成就此一魅力獨具的精品。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