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回顧二十世紀的藝術,趙無極無疑是二十世紀華人藝壇殿堂級大師。他於杭州美術學院師從林風眠,隨後任教五年後,在1948 年移居巴黎,逐步進入西方現代繪畫大師的行列。然而這位大師的人生在70 年代徹底改變人生方向—他的第二任妻子陳美琴於1972 年病逝,趙無極悲痛欲絕,使得他無心創作,離開巴黎這片傷心地,重返闊別二十四年的故鄉。後來在1973 年,經過好友亨利.米修的勉勵下,趙無極從新通過水墨畫的創作,重拾繪畫的動力,進入另一階段的分野。1977 年,他有幸被邀請到日本參與幾個展覽,當中包括東京富士電視台畫廊,以及日本最重要的石橋美術館。
是次拍賣,佳士得隆重呈現趙無極在70 年代創作的頂峰巨作《25.02.77》。這幅畫作毫無疑問是趙無極繪畫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他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回歸根本,吸納中國山水畫的美學的精華。趙無極在自傳中提起這一段轉變的過程:「從1973 年開始,我的畫風變了,因為我的朋友常常這麼說,尤其常常這麼寫,也許這時我成熟了,過去累積的努力,有了成果。一切都變得容易多了。我也知道,我愈來愈愛畫,愈來愈有話要說,也愈來愈怕自我重複。我畫我的生活,但也想畫一個眼睛看不見的空間、一個夢的空間,一個使人永遠感覺和諧的所在,即使用的是充滿矛盾力量的不安的形式。每一幅畫,從最小到最大的,都是這夢的空間的一部分。」從趙無極的話語裡面,可以斷定此時的創作風格屬於他的成熟期,油畫技巧的運用上更臻嫺熟,色彩變得余霞成綺,畫面中可見對空間和光線的追求,蘊含天地和宇宙之間種種的大自然的要素,更具有風景的意涵。經歷過狂草時期敏銳和激烈的筆觸,70 年代的趙無極已突破原有的格局,他的創作進一步脫離「形似」、「具象」、「模擬自然」的規範,而更為抽象的空間、動勢、生機及氣韻。聚集在中央交叉錯落的筆觸逐漸鬆散,像一股沉潛的力量凝聚后又迅速散開,逐漸把整幅畫面漸漸淡化,從而產生一個視覺衝突。趙無極將油彩和水墨融合,把顏料在無限廣闊的空間中自由延伸。畫面以橫向三段式的空間為構圖,中段以複雜多變、濃淡的色彩夾帶著墨綠色、松石綠和褐色調出多層次的重疊,兩側出現粗礦的灰階色彩,與多樣變化的色彩相遇交匯。上段與下段使用渲染混合過的顏料,把一層層的顏色刷揉出漸變的淡紫與鵝黃色。令人聯想到富饒多姿的山川大地,晨曦初照,仰望滿山蓊鬱蔭翳的樹木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仿佛像一片如夢如幻的仙境。
如中國現代美學哲學家宗白華曾說過 :「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但它同時也是嚴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25.02.77》代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延伸。這畫面投射着光芒洋溢的生命力,逐漸表現趙無極潛藏於內心世界的感受。他的繪畫精神是藉鑑於中國潑墨與水墨疊加的效果,以水墨畫的方式處理油彩顏料,並在油彩滲和大量的松節油,於畫布上呈水墨暈染的效果。相比張大千潑墨畫燦爛和厚實的色彩,趙無極的畫作更洋溢著一種寧靜優雅的氛圍。可見潛藏於兩者畫中的風雲氣韻并不是執著於物象的具象模擬,而是追求心靈上的意境。畫中留白,上下無垠,所謂留白也是中國書畫結構上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這裡沒有視覺空間的限制,賦予觀者無限想象的空間,相繼視線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蘊含東方之美。趙無極保留了抽象表現主義的直率和潑灑,同時也融入了水墨暈染豐富而細膩的層次。他把西方抽象派藝術與中國傳統文人觀念表現得淋漓盡致,代表了藝術家古往今來超凡的藝術面貌和不斷革新的藝術理念。
是次拍賣,佳士得隆重呈現趙無極在70 年代創作的頂峰巨作《25.02.77》。這幅畫作毫無疑問是趙無極繪畫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他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回歸根本,吸納中國山水畫的美學的精華。趙無極在自傳中提起這一段轉變的過程:「從1973 年開始,我的畫風變了,因為我的朋友常常這麼說,尤其常常這麼寫,也許這時我成熟了,過去累積的努力,有了成果。一切都變得容易多了。我也知道,我愈來愈愛畫,愈來愈有話要說,也愈來愈怕自我重複。我畫我的生活,但也想畫一個眼睛看不見的空間、一個夢的空間,一個使人永遠感覺和諧的所在,即使用的是充滿矛盾力量的不安的形式。每一幅畫,從最小到最大的,都是這夢的空間的一部分。」從趙無極的話語裡面,可以斷定此時的創作風格屬於他的成熟期,油畫技巧的運用上更臻嫺熟,色彩變得余霞成綺,畫面中可見對空間和光線的追求,蘊含天地和宇宙之間種種的大自然的要素,更具有風景的意涵。經歷過狂草時期敏銳和激烈的筆觸,70 年代的趙無極已突破原有的格局,他的創作進一步脫離「形似」、「具象」、「模擬自然」的規範,而更為抽象的空間、動勢、生機及氣韻。聚集在中央交叉錯落的筆觸逐漸鬆散,像一股沉潛的力量凝聚后又迅速散開,逐漸把整幅畫面漸漸淡化,從而產生一個視覺衝突。趙無極將油彩和水墨融合,把顏料在無限廣闊的空間中自由延伸。畫面以橫向三段式的空間為構圖,中段以複雜多變、濃淡的色彩夾帶著墨綠色、松石綠和褐色調出多層次的重疊,兩側出現粗礦的灰階色彩,與多樣變化的色彩相遇交匯。上段與下段使用渲染混合過的顏料,把一層層的顏色刷揉出漸變的淡紫與鵝黃色。令人聯想到富饒多姿的山川大地,晨曦初照,仰望滿山蓊鬱蔭翳的樹木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仿佛像一片如夢如幻的仙境。
如中國現代美學哲學家宗白華曾說過 :「宇宙是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但它同時也是嚴整的秩序,圓滿的和諧。」《25.02.77》代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延伸。這畫面投射着光芒洋溢的生命力,逐漸表現趙無極潛藏於內心世界的感受。他的繪畫精神是藉鑑於中國潑墨與水墨疊加的效果,以水墨畫的方式處理油彩顏料,並在油彩滲和大量的松節油,於畫布上呈水墨暈染的效果。相比張大千潑墨畫燦爛和厚實的色彩,趙無極的畫作更洋溢著一種寧靜優雅的氛圍。可見潛藏於兩者畫中的風雲氣韻并不是執著於物象的具象模擬,而是追求心靈上的意境。畫中留白,上下無垠,所謂留白也是中國書畫結構上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這裡沒有視覺空間的限制,賦予觀者無限想象的空間,相繼視線形成強烈的虛實對比,蘊含東方之美。趙無極保留了抽象表現主義的直率和潑灑,同時也融入了水墨暈染豐富而細膩的層次。他把西方抽象派藝術與中國傳統文人觀念表現得淋漓盡致,代表了藝術家古往今來超凡的藝術面貌和不斷革新的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