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顧二娘,吳門(今江蘇蘇州)人,姓鄒氏,琢硯名家,約活躍於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間。她的公公為順治年間姑蘇城裡的製硯名家顧德麟。顧德麟將技藝傳給其子顧啟明,惟惜其子早逝,只好由顧二娘繼承重任。顧二娘承襲了顧德麟刻硯之古雅,再揉合了纖巧、雅致的風格。其所刻之硯台,以三至五寸之小品硯台為多。此硯質地堅致細密,入手溫潤細膩。正面回紋處隱刻「吳門顧二娘製」六字陽文款。背以簸箕為形琢刻,錯綜交織、層層交疊,有條不紊,刻刀遊走之處,力度拿捏之精準令人嘆為觀止。硯盒的編織更顯精緻,嚴絲合縫,包漿亮麗。盒內髹漆斷紋清晰,具典型明代特色,推測顧氏在得此硯盒後,特意刻製而成。
近似例可參考張振芳教授伉儷捐贈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一件顧二娘作及銘款竹編紋圓硯,典藏編號:贈-文-000014,其紋飾雕琢手法及款識風格與此極為接近。另可比較北京故宮藏三件顧二娘作及銘款之端硯,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文房四寶,紙硯》,香港,2005年,圖版58-60號,其中兩件刻有紀年,一為康熙己亥(1719)(圖版58號),另一為辛醜(1721)(圖版60號)。
近似例可參考張振芳教授伉儷捐贈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一件顧二娘作及銘款竹編紋圓硯,典藏編號:贈-文-000014,其紋飾雕琢手法及款識風格與此極為接近。另可比較北京故宮藏三件顧二娘作及銘款之端硯,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文房四寶,紙硯》,香港,2005年,圖版58-60號,其中兩件刻有紀年,一為康熙己亥(1719)(圖版58號),另一為辛醜(1721)(圖版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