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 NONG (1687-1763)
清 金農 無憂林佛像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七六〇年作

Buddha

細節
清 金農 無憂林佛像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七六〇年作
63 x 31.5 cm. (24 ¾ x 12 3/8 in.)
題識:
佛之化城,城中有無憂林,林中有十二種樹,龍窠其一也。若思維、若音樂、若如意、若菩提、若貝多羅、若伊那提、若寶相。人間亦未易覩耳。予畫菩薩妙相,奇柯異葉,以狀莊嚴,恍如佛光上下隱見在方寸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廿二日薦舉博學鴻詞。杭郡金農圖畫并記,時年七十有四。

鈐印:冬心先生

藏印:
屠倬(1781-1828):
琴隖所藏經籍書畫金石文字
潘省安(19-20世紀):
吳中潘氏彥均室藏
其他:楊
更多詳情
妙筆弘道:明清宗教書畫作品簡述

道教為本土原生宗教,以養生修道為要,而抄經、繪畫是宣揚教義不能或缺的重要手段。發展至明清,三教通融,道教繪畫以神仙真容為主。如和碩莊親王誠心敬造《監門清源妙道真君》(拍品編號858),彩雲簇擁,旌旗飛動,法冠精微,衣帶飄逸,人物前後映襯,細膩地描繪出二郎真君飄渺出塵的法像,與北京首都博物館藏清初《監門清源妙道真君》(圖1)非常相似。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以來,不斷嘗試融入中國文化,尤其在書法和繪畫方面表現積極,用弘佛法。書法和繪畫歸屬佛教“五明"之一的“工巧明",歷代僧人和居士多有修習。唐代以後佛教完成漢化的本土宗教,宋元時期佛教題材書畫的表現更為成熟。

是次佛教有五幅明清時期作品。書法有明末清初黃檗僧人即非如一(1616-1671)晚年所書《寶積經》(拍品編號862),用筆姿態猶是明人風韻,僧人手抄佛經,向為世人珍攝。另有八大山人(1626-1705)行書自作七言絕詩一首(拍品編號863),中鋒綿厚,遒勁清逸,法書迥出時人。

繪畫方面,有明代文肇祉(1519-1587)觀音羅漢∕《蓮華經》冊二十開(拍品編號859),以泥金寫於佛教慣用的磁青紙上,觀音羅漢法相慈祥莊嚴,《蓮華經》清淨圓滿,深具弘揚佛法之旨。此外,大準提菩薩像(拍品編號860)屬藏傳佛教繪畫系統,上有淨居天人,下為龍王,菩薩端座中間救度世人。另有金農繪無憂林佛像(拍品編號861),用筆簡易高古,設色清逸,配以冬心先生漆書,尤顯莊敬。

榮譽呈獻

 Jessie Or
Jessie Or (柯少君) Vice President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