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ENLI (B. 1965)
ZHANG ENLI (B. 1965)
1 更多
張恩利 (B. 1965)

吸煙

細節
張恩利 (B. 1965)
吸煙
油彩 畫布
150 x 170 cm. (59 x 66 7/8 in.)
2002年作
款識:EN LI 02 (中下);170 cm x 150 cm 吸煙 布面油畫 2002 張恩利 (畫背)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17年《張恩利:人性》 香港 K11藝術基金會及其團隊著者 (圖版,第105頁)
展覽
2015年9月-11月「交叉小徑的花園——15位藝術家的路徑與節點」中國 上海 滬申畫廊
2020年11月—2021年3月「張恩利個展:會動的房間」中國 上海 當代藝術博物館

榮譽呈獻

Jacky
Jacky Ho (何善衡)

拍品專文

「當全世界都在觀望,急於向新的領域邁進的時候,張恩利幫助保存了這個城市原本不為人知的一面,他描繪出充滿激情的場景,仿佛我們就站在他身邊,腳下是這個世界上發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

格雷戈爾.繆爾,泰特美術館國際藝術收藏總監

90 年代的中國,經濟在改革推動下飛速發展,久旱逢甘露,全社會如饑似渴地擁抱商品化大潮,朝物質生活的欣欣向榮奔騰而去。而在這消費時代的集體狂歡中,有一雙疏離、寡然的「藝術家之眼」,靜靜觀察著自我感知下的社會境況和生活瑣碎——1989 年,來自中國東北吉林省的張恩利來到上海,開始了他藝術生涯第一個重要系列作品,記錄下城市周遭人物的生活百態:抽煙、酒席、親暱、饕餮……稠密而飄忽的人群,熱鬧中各自寂寥。而2002 年創作的《吸煙》,為張恩利在這一時期最後的群像傑作之一,亦是由此開啟了他最廣為人知的淡然風格。

在生活的躁動喧囂與冗雜日常中,張恩利敏銳精准地提煉出一個時代集體生存狀態的靈魂寫照。《吸煙》中,藝術家將對人物內在關係的微妙體察,滲透於似鬆弛而看似漫不經心的畫面結構中。透過濕潤輕透的迷紗,觀看煙酒世界中的迷醉眾生之相。魁梧豐腴的肉體以實在的分量感充滿了擁擠而龐雜的空間。除卻左下角的男子,其餘人物嘴臉皆幻化模糊不清,埋藏每個人的內心彷徨,卻給了畫面打開了更多敘事的可能性。畫面中央,健碩的短髮女人呼出一道白色通道將畫面自中心打開,似要通向一個無限可能的未來。

與90 年代初期濃黑、粗獷、近乎沸騰感的人物肖像相比,《吸煙》的畫面多了一份戲謔與鬆弛、留白與呼吸。張恩利以其獨創的稀釋而柔軟的「中國式」筆墨,任憑顏料如墨汁般垂墜流淌,形成如煙般蒸騰繚繞的空氣層次。泰特美術館國際藝術收藏總監格雷戈爾·繆爾(Gregor Muir) 曾概括道:「這些畫作標誌著張恩利從暗色畫作過渡到了使用更薄的顏料,這將成為他後來繪畫的標誌。顏料不再覆蓋畫布的每一吋,有時像灰色的雲霧」……「用顏料去速寫,通過更書法的筆法來捕捉他的觀察」。

2000 年初後,溫飽逐為常態,物質帶來的刺激漸消。張恩利從對他人狀態的觀察,逐步轉向內在的自我審視,更加冷而靜的日常物件。《吸煙》可被視作這一轉向前夕的關鍵作品,由情緒的表現走向內省的寂靜,然而正是這一份與眾不同的疏離與寂靜,讓張恩利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的獨特代表。《吸煙》創作至今將近20 年,依舊觸及最深的人性與最淺的生活。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