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器玉援為青白玉,玉質溫潤,直援,援起脊,與銅內銜接處陰刻四隻交纏小虺龍, 與銅內鏤空之四隻小虺龍相互呼應。龠的上半部為鳳首,羽紋精細,鳳首上為臥獸造型的柲帽,小龍由鳥嘴穿過至獸口、龍首再由獸身衝出,極具巧思。龠的下半部為獸面紋,龠內殘留有柲的木屑。
玉戈一般較薄,玉質脆硬不宜碰撞,玉援嵌入銅內不到半厘米,較容易脫落, 而且雕琢精緻,顯然不是實用的兵器,應是作為權杖之用的禮儀器。
銅內玉戈,常見於商代,春秋戰國已不多見。此件精美的玉援銅內戈,銅內及龠上的紋飾與東周時期晉國侯馬鑄銅遺址的出土資料幾乎
相同,見《侯馬鑄銅遺址》,北京,1993年,頁245圖版2,頁248圖版1(圖一)。同樣的高水平技法工藝、相似的由獸銜龍紋或龍銜小虺龍紋等風格,可大膽的判斷此件銅內玉戈為春秋晚期晉國的上乘之作。
玉戈一般較薄,玉質脆硬不宜碰撞,玉援嵌入銅內不到半厘米,較容易脫落, 而且雕琢精緻,顯然不是實用的兵器,應是作為權杖之用的禮儀器。
銅內玉戈,常見於商代,春秋戰國已不多見。此件精美的玉援銅內戈,銅內及龠上的紋飾與東周時期晉國侯馬鑄銅遺址的出土資料幾乎
相同,見《侯馬鑄銅遺址》,北京,1993年,頁245圖版2,頁248圖版1(圖一)。同樣的高水平技法工藝、相似的由獸銜龍紋或龍銜小虺龍紋等風格,可大膽的判斷此件銅內玉戈為春秋晚期晉國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