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 ZHENGMING (1470-1559) /WEN JIA (1501-1583) / 
WEN ZHENMENG (1574-1636) AND OTHERS
WEN ZHENGMING (1470-1559) /WEN JIA (1501-1583) / 
WEN ZHENMENG (1574-1636) AND OTHERS
WEN ZHENGMING (1470-1559) /WEN JIA (1501-1583) / 
WEN ZHENMENG (1574-1636) AND OTHERS
4 更多
WEN ZHENGMING (1470-1559) /WEN JIA (1501-1583) / 
WEN ZHENMENG (1574-1636) AND OTHERS
7 更多
王南屏家族收藏 (LOTS 854-873)
明 文徵明∕文嘉∕文震孟及諸家

行楷書法

細節
明 文徵明∕文嘉∕文震孟及諸家
行楷書法
水墨灑金箋 扇面鏡片七幅
每幅17.3 x 52.5 cm. (6 7/8 x 20 5/8 in.)
(7)1.
文徵明《行書》
釋文:
江頭夏雨十尺強,晚波搖日空江涼。
遊魚瀺灂樂深藪,不謂人間有漁笱。
笱得江魚不入官,自食自漁終歲歡。
輸租轉稅世途惡,漁家自得江湖樂。
漁翁老去頭如雪,短笠輕蓑舟一葉。
百頃魚蝦足歲租,十隻鸕鷀是家業。
橫笛朝衝柳外風,浩歌夜弄波心月。
不嫌湖上有風波,世上風波今更多。
款識:徵明。
鈐印:
文徵明印、衡山

2.
文從龍《行書》
題識:
右章京篇一首。三楚文從龍書。
鈐印:
文從龍

3.
文震亨《行書》
題識:
湖上觀渡、泛舟各一首似善之老姪。文震亨 。
鈐印:
震、亨

4.
文震亨《行書》
題識:
小詩奉贈鐡翁太史老先生,一首再次見貽韻一首呈正。
弟文震亨。
鈐印:
文震亨印、啟美

姚虞琴(1867-1961)藏印:虞琴審定
姚虞琴題裱邊

5.
文震孟《行書》
題識:
葯園新夏一首。文震孟。
鈐印:
文震孟印、文起氏

6.
文嘉《小楷》
題識:
陸叔平畫上陽春色,用筆佈景得白陽遺法。
客攜來索書,為錄先內翰二曲於右。茂苑文嘉。
鈐印:
文水道人

7.
文謙光《楷書》
題識:
右麗人行。戊辰(1628年)上巳日書似三有先生,
文謙光。
鈐印:
謙光之印、文去盈
註:
文從龍,字夢珠,號三楚。從昌弟。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伯仁孫,文從昌弟。崇禎十五年孝廉。善山水。
文謙光,字去盈,為縣學生。善臨池,行楷仿晉人,神骨俱肖。
出版
班宗華等,《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耶魯大學美術館,紐黑文,1994年,第286-288頁,圖17、20、25。(文徵明、文嘉、文震孟)
王樸仁,《玉齋鑒藏記-王南屏先生事略》,中華書局,香港,2019年,第204頁。(文徵明)
更多詳情
書畫有緣,自會遇合:王南屏家族收藏

今年秋季,佳士得香港十分榮幸為藏家呈獻一批來自中國最後一位傳統文人鑒藏家王南屏先生(1924-1985)及其家族所珍藏之珍罕鉅作。

王南屏出生於書香門第,原籍江蘇常州。1937年他隨家人至上海,與當地經營染織廠生意的父親王有林(1900-1988)重聚。他在復旦大學修讀中國文學;1942年結識了比鄰而居的大收藏家葉恭綽先生(1881-1968),開啟了他的收藏生涯。儘管兩人年齡相差四十二歲,葉恭綽對同樣愛好文史藝術的王南屏傳授心得如師徒一般,成為忘年之交,奠定了王南屏書畫收藏與鑑賞的深厚基礎。

在父親王有林的協助之下,王南屏的首批收藏,便是從葉恭綽手中購得一批明清書畫作品。葉公綽還為其引薦,收藏重要書畫名作,其中包含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1940年代末,王南屏移居香港,數十年來往返於港、台之間,拜訪當地收藏家,欣賞與購藏流傳在海外的名家精品。1970年代,王南屏旅居於美國及香港,參與在紐約及香港逐漸蓬勃發展的中國書畫拍賣。旅美期間,與當地學界人士交流甚廣,更多次將自己的收藏借予當地博物館舉辦展覽,並資助朋友的孩子赴美留學。此時,亦有眾多藝術收藏團體,如敏求精舍、求知雅集與扶輪社等,邀請王南屏先生舉辦書畫專題相關座談。此外,王南屏素來與眾多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保持著密切的往來與交情,如張大千、溥儒及遠親謝稚柳等,常常向他們慷慨展示其收藏,與藝術家們一同鑒賞與研究作品,可見其在海外書畫收藏圈舉足輕重的地位。

王南屏以其廣博的中國書畫與文學知識,孜孜不倦地探尋和鑽研,建立起被公認為最卓越的中國古代書畫收藏。近期出版的《玉齋鑑藏記》中收錄了他的遺稿,內容詳述了他極為嚴謹的收藏原則與心得:與收藏界人士培養良好的關係,以重質不重量為原則,用獨到的眼光及不受市場潮流左右的主見評斷作品,並能以不計較購買價格是否高於市場價格的態度,集中精力收藏精品。如此不僅能獲得專業鑒賞經驗與資訊,亦能提高自己的鑒賞眼光,更能吸引到高價值的作品主動上門。這些原則與態度,皆得自他生命中的良師益友葉恭綽及上海書畫界巨擘孫伯淵(1898-1984,集寶齋)和錢鏡堂(1907-1983,六瑩堂)的指導。

半個世紀以來,玉齋王南屏家族的收藏廣受博物館及藝術學者的推崇。其許多藏品已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國家級文化機構,特別是王安石(1021-1086)唯一存世的書法作品《楞嚴經旨要卷》,以及南宋版《龍舒本王文公全集》,由家屬依其遺志捐予上海博物館。另有精品借予聖塔巴巴拉藝術博物館、耶魯大學美術館、密西根大學美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和斯賓賽美術館等機構展出。此外,由耶魯大學美術館出版的《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匯集了班宗華、高居翰、傅申等中外藝術史重量級學者的研究,被各大學圖書館所購藏,足見其收藏在藝術史領域的重要性。

“書畫有緣,自會遇合,如無緣雖到手亦不成。”這是王南屏對藝術收藏所下的經驗總結與最佳寫照。對他而言,“收”與“藏”是兩回事,有些人有法收而無力藏,有些人有力藏卻無法收;而財富並不能保證收藏的品質與長久,因此當確定了收藏目的後,便要研究“收”與“藏”的方法。王南屏中國古代書畫收藏之成就確是達到了他那個世代的頂點,他的收藏品味和為人處事的態度也反映出他的內在特質,體現出一種樂善好施、慷慨、高雅以及無私的人生面貌。他超越了收藏家、鑒賞家、行家、文人、藝術家與學者的身分界線,獨樹一幟的人格特質,深受親朋好友、學術界及收藏圈的敬愛。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