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董其昌(1555-1636)取南梁袁昂《古今書評》“飛鴻戲海”語義,輯晉、唐、宋、元諸家法書名迹,由吳楨鐫刻而成,初為木刻,後毀於火,重新上石摹刻,故傳世有木刻、石刻兩種。原木版單面刻,共264塊版面,成十六卷,帖中有鍾繇《荐季直年表》、王敬仁《東方朔傳》、王獻之《洛神賦》、顧愷之《女史箴》、王羲之《辭世帖》、《蘭亭序》、唐明皇《鶺鴒頌》、蘇東坡《寒食帖》等。其中尤以《鶺鴒頌》、《寒食帖》二帖最精,歷來評價頗高。
董其昌去世後,《戲鴻堂法帖》刻石由同里施叔灝收藏。至清光緒年間,刻石仍保存完整,李瀚章(1821-1899)自蘇州購至合肥,築“藕香村”置藏。1943年,遇日軍追擊,損失過半,現存安徽省博物館。
董其昌去世後,《戲鴻堂法帖》刻石由同里施叔灝收藏。至清光緒年間,刻石仍保存完整,李瀚章(1821-1899)自蘇州購至合肥,築“藕香村”置藏。1943年,遇日軍追擊,損失過半,現存安徽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