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2003 年,趙無極在紐約 Marlborough 畫廊舉辦了展覽“趙無極近 作展”,並出版了同名畫冊,本作品首次亮相。美國藝術評論家強納森· 傑Jonathan Hay 談論到趙無極的繪畫時說到:「基於對中國美學 的認知,趙無極從自身的經驗畫出繪畫的世界,而他所召喚的世界絕 對無法和他 分割開來。因此,閱讀趙無極的繪畫可以從兩個角度,一 是生命經驗召喚的大宇宙環境,另一則是深層私密情感的圖志。」
縱觀其一生的藝術創作,趙無極從不將自己的藝術表現局限於「形似」 或是「模擬自然」,而是從自然變化,看出和表達一種空間、動勢、生機、 氣韻。以形體的生命、色彩的開展與融合,去展現宇宙中氣象萬千的 新境界。而在不同的環境及生活閱歷階段,趙無極藝術創作從未停留 在某個階段性成就,而是不斷突破及超越自我,打破過往已建立的成 就與框架,使得他在近70 年的藝術創作生涯,將其藝術語彙層層互 扣地推演,經歷了從來源於東方,立足於西方,又回歸於東方的心曆之程。
這副創作於2001 年的作品《25.5.2001》可視為趙無極這段心曆之 程的極佳寫照:站立於本作之前,一股柔和而具有律動的能量迎面撲 來。微妙的色彩層次的視覺感非常豐富:畫面主體色彩柔美淡雅,宛 如微風穿越於山谷中,明音如夢。兩側仿佛翩躚舞動的靈動線條又為 此作品添加了無限生機盎然的動態之勢。畫面色彩以黃,綠色為主基 調,又與下方的靛藍、中部的幾抹粉彩和遠方幾近通透的青石白色融 合貫通、縱橫交錯,其中演繹著生命的歡快節奏,以及流動的輕靈感, 強調出自然力量的光芒。
回望趙無極的1950 年代創作中,東方線條美學及遠古象形文字符號 的運用已是趙無極繪畫中令人矚目的特點。那些虛實相間的線條符 號隨著畫面光影的變化,或輕或重、或晦或明地飄移在天地之中,成 為趙無極源自東方美學加以融合西方抽象創作而成的美學符號。直 至2000 年代,此時的趙無極早已瀟灑自如遊走在他的無國界、無時 空的“無極世界”中。在此副《25.5.2001》可見那些虛實相間的線條 如山脈輪廓,又如樹木枝條,在色彩的空間中頓挫、綻放、流溢,進而 把這個色彩的空間轉變成為空靈澄明的絕美意境。這不僅是藝術家 在暮年之時清靜怡然心緒的視覺顯現,也是他一生記憶的寫照。如同 瑞士著名作家謝塞克斯所言:「一種對於事物昇華的冥想,在此不可 思議地出現和充實。畫裡的空間呈現一種暢快甜美的奇觀。這畫雖無 人在其中,卻高度凝聚出一股力量,使我們聯想到人的蹤跡,藝術家 的記憶,以及他所有走過平凡和走過完美的記憶”。
縱觀其一生的藝術創作,趙無極從不將自己的藝術表現局限於「形似」 或是「模擬自然」,而是從自然變化,看出和表達一種空間、動勢、生機、 氣韻。以形體的生命、色彩的開展與融合,去展現宇宙中氣象萬千的 新境界。而在不同的環境及生活閱歷階段,趙無極藝術創作從未停留 在某個階段性成就,而是不斷突破及超越自我,打破過往已建立的成 就與框架,使得他在近70 年的藝術創作生涯,將其藝術語彙層層互 扣地推演,經歷了從來源於東方,立足於西方,又回歸於東方的心曆之程。
這副創作於2001 年的作品《25.5.2001》可視為趙無極這段心曆之 程的極佳寫照:站立於本作之前,一股柔和而具有律動的能量迎面撲 來。微妙的色彩層次的視覺感非常豐富:畫面主體色彩柔美淡雅,宛 如微風穿越於山谷中,明音如夢。兩側仿佛翩躚舞動的靈動線條又為 此作品添加了無限生機盎然的動態之勢。畫面色彩以黃,綠色為主基 調,又與下方的靛藍、中部的幾抹粉彩和遠方幾近通透的青石白色融 合貫通、縱橫交錯,其中演繹著生命的歡快節奏,以及流動的輕靈感, 強調出自然力量的光芒。
回望趙無極的1950 年代創作中,東方線條美學及遠古象形文字符號 的運用已是趙無極繪畫中令人矚目的特點。那些虛實相間的線條符 號隨著畫面光影的變化,或輕或重、或晦或明地飄移在天地之中,成 為趙無極源自東方美學加以融合西方抽象創作而成的美學符號。直 至2000 年代,此時的趙無極早已瀟灑自如遊走在他的無國界、無時 空的“無極世界”中。在此副《25.5.2001》可見那些虛實相間的線條 如山脈輪廓,又如樹木枝條,在色彩的空間中頓挫、綻放、流溢,進而 把這個色彩的空間轉變成為空靈澄明的絕美意境。這不僅是藝術家 在暮年之時清靜怡然心緒的視覺顯現,也是他一生記憶的寫照。如同 瑞士著名作家謝塞克斯所言:「一種對於事物昇華的冥想,在此不可 思議地出現和充實。畫裡的空間呈現一種暢快甜美的奇觀。這畫雖無 人在其中,卻高度凝聚出一股力量,使我們聯想到人的蹤跡,藝術家 的記憶,以及他所有走過平凡和走過完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