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EK PHILIPPE. A UNIQUE GILT BRASS SOLAR POWERED DOME CLOCK WITH CLOISONNÉ ENAMEL
PATEK PHILIPPE. A UNIQUE GILT BRASS SOLAR POWERED DOME CLOCK WITH CLOISONNÉ ENAMEL
PATEK PHILIPPE. A UNIQUE GILT BRASS SOLAR POWERED DOME CLOCK WITH CLOISONNÉ ENAMEL
9 更多
PATEK PHILIPPE. A UNIQUE GILT BRASS SOLAR POWERED DOME CLOCK WITH CLOISONNÉ ENAMEL
12 更多
This lot incorporates batteries which may be desig… 顯示更多
百達翡麗,獨一無二,鍍金黃銅太陽能圓頂座鐘,配掐絲琺瑯,《崔斯坦與伊索德》,型號1123M,1976年製,配後補證書及百達翡麗保養收據(2021年)

REF. 1123M, ‘TRISTAN DE LÉONOIS’, MANUFACTURED IN 1976

細節
百達翡麗,獨一無二,鍍金黃銅太陽能圓頂座鐘,配掐絲琺瑯,《崔斯坦與伊索德》,型號1123M,1976年製,配後補證書及百達翡麗保養收據(2021年)
機芯: 石英
錶盤: 白色
錶徑: 22毫米高
附件: 百達翡麗後補證書及百達翡麗2021年維修單據
備注: 色彩非凡,獨特的手工藝,品質卓越
—— 詳細請參閲英文版本 ——
百達翡麗
注意事項
This lot incorporates batteries which may be designated as “dangerous goods” under inter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the transport of goods by air freight. If buyers request shipment of such lots to regions outside the region in which the saleroom is located, the batteries will be removed and retained prior to shipment. If such lot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saleroom, the batteries will be made available for collection free of charge.

榮譽呈獻

Alexandre Bigler
Alexandre Bigler SVP, Head of Watches, Asia Pacific

拍品專文

製於 1976 年,這款精美絕倫的百達翡麗圓頂座鐘擁有著名琺瑯師 Luce Chappaz 的簽名,迷人的「Tristan de Léonois」場景顏色豐富,以不同的玻璃化合物填充在金屬絲線所勾勒而成的空格中(琺瑯)。 這件獨特藝術作品的靈感來自歐洲中世紀《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浪漫故事。

此類1970 年代古董圓頂座鐘不僅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其中一些更加是 20 世紀最優秀琺瑯藝術家所創作的獨一無二手工飾品。這些座鐘完美展現出百達翡麗在過去半個世紀對先進技術和稀有工藝的掌控,現時在公開市場上已極為罕見。

琺瑯藝術家Luce Chappaz
Luce Chappaz是一位大師級琺瑯畫家,自20世紀中葉開始主要為百達翡麗工作。從195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在圓頂座鐘、懷錶和微雕作品上均可見其標記。她在品牌初期的其中一項工作,便是在1956至1957年間繪製沙特國王的肖像畫,而她其中一件最後期的重要作品,便是1991年的瑞士700週年紀念鐘。在她服務百達翡麗的40年光景中,擁有其標記的作品超過50枚。她與Suzanne Rohr和Elizabeth Perusset Lagger同樣被譽為百達翡麗最出色的琺瑯大師之一。

《崔斯坦與伊索德》是一部自 12 世紀以來以多種形式演繹的騎士浪漫故事,對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事講述康沃爾騎士崔斯坦 (Tristram) 與愛爾蘭公主伊索德 (Isolde, Yseult) 之間的愛情悲劇。崔斯坦的使命是護送伊索德離開愛爾蘭,與他的叔叔康沃爾國王馬克結婚。途中,兩人因服用了愛情魔藥而發生性關係。這個故事的情節分為兩個版本,稱為宮廷版和普通版。前者啟發了 12 世紀英國詩人托馬斯和貝魯爾的浪漫故事,後者源自特里斯坦小說與亞瑟王傳奇有關的故事。

百達翡麗圓頂座鐘
百達翡麗在20世紀中葉推出太陽能圓頂座鐘。擁有豪華且裝飾獨特的外殼,上面刻有各式各樣的圖案或掐絲琺瑯場景。由於一直以來廣受歡迎,時至今天,百達翡麗仍繼續製作圓頂座鐘。圓頂座鐘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代:製於1950至1960年代,帶有機械式17'''250 E懷錶機芯,以圓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數字17為機芯的直徑,其量度單位名為lines 或lignes,採用舊式工業中以燭芯進行測量的方法;250是機芯的厚度;E代表電(Electric)。大型太陽能電池板為圓柱形儲電裝置供電,然後將能量傳輸至機芯。這個榮獲專利的優秀機械裝置令時鐘即使在黑暗中亦能正常運作,在當時而言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百達翡麗更因此被視為擁有掌控光能的力量。

第二代:自1970年開始採用石英機芯生產圓頂座鐘,面積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板被安裝在圓頂上更高的位置;1990年代的太陽能板變得更加小巧。

第三代:唯一一個圓頂座鐘系列搭載使用電池的機芯。自2007年起,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變得更細,有些座鐘甚至沒有太陽能板。

1940年代末期,瑞士製錶業復興了自東羅馬時期已開始使用的掐絲琺瑯技術。該技術使用金或銅的細絲(filaments)勾勒出設計主題的輪廓,並將其焊接於底板表面。在空白位置中填充琺瑯釉彩再經多次煅燒,窯爐溫度需要在攝氏700度至900度之間以達至不同的顏色。百達翡麗的琺瑯工匠可能要用上整整一年時間才能完成一座圓頂座鐘,工坊每年的出品實在屈指可數。1949年的巴塞爾鐘錶展,工匠終成功將琺瑯作品微型化並應用在腕錶之中。

更多來自 世代珍奇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