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洋彩盤碩大厚重,造型華美,松石綠地番蓮雜寶紋繁富絢麗,氣派非凡,出自一批非常珍罕的乾隆御製仿掐絲琺瑯瓷器,其紋樣圖案多為纏枝番蓮、寶相花卉、卷草藤蔓等,器型品類紛陳,涵蓋各類瓶器、香爐、執壺、碗器,以及相較稀有的盤器。
乾隆皇帝博雅好古,同時追求創新,喜愛糅合各類器物材質風格,意趣盎然。為此唐英(1682-1756)傾力慕古,革新品類,督導御窯陶匠試煉創製,借各類木器、剔紅漆器、青銅器,甚至抱子石及綠松石等石器為藍本,成就妙趣橫生的瓷器新貌。
雍正年間,掐絲琺瑯發展大不如前,經乾隆皇帝再度復興,製作技術臻至高峰。此盤的釉色與紋飾顯然受掐絲琺瑯器啟發,描金細緻勾勒縟麗的花卉圖案,模仿焊接銅胎表面的金屬絲線,幾可亂真。
本品形制有如十六及十七世紀的掐絲琺瑯折沿大盤或盆,例如一件龍鳳番蓮紋盆,詳見《Cloisonne, Chinese Enamels from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新加坡,2011年,頁251,編號54。
中國工藝色調研發在清代大放異彩,必須歸功於清宮御窯廠及玻璃廠。仿掐絲琺瑯瓷器釉色絢爛,艷如寶石,松石綠地色澤明亮,深受乾隆皇帝青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數例,包括帶礬紅篆書款的纏枝花卉紋葫蘆瓶、帶描金篆書款的花卉蔓草紋長頸瓶,以及帶描金篆書款的蝠紋葫蘆瓶,詳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香港,1999年,卷39,圖版115、116、119。
此盤的紋飾細節亦可見於其他乾隆御製彩瓷,包括上書所錄一件葫蘆瓶肩部所綴之一周青花如意雲頭邊飾,頁144,編號126,以及《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所載一對洋彩燭臺渲染有序且栩栩如生的綠彩卷草紋,臺北,2013年,頁130,編號40。
佳士得曾拍賣此類乾隆御製仿掐絲琺瑯瓷器數例,品類各異,包括一件帶描金六字篆書款的多穆壺,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品編號1244;纏枝蓮紋三足爐,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品編號1240;張宗憲舊藏孔雀藍地粉彩描金「折枝花卉」圖雙耳瓶,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拍品編號505。另見一件帶描金六字篆書款的八吉祥如意耳瓶,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7日,拍品2132。
乾隆皇帝博雅好古,同時追求創新,喜愛糅合各類器物材質風格,意趣盎然。為此唐英(1682-1756)傾力慕古,革新品類,督導御窯陶匠試煉創製,借各類木器、剔紅漆器、青銅器,甚至抱子石及綠松石等石器為藍本,成就妙趣橫生的瓷器新貌。
雍正年間,掐絲琺瑯發展大不如前,經乾隆皇帝再度復興,製作技術臻至高峰。此盤的釉色與紋飾顯然受掐絲琺瑯器啟發,描金細緻勾勒縟麗的花卉圖案,模仿焊接銅胎表面的金屬絲線,幾可亂真。
本品形制有如十六及十七世紀的掐絲琺瑯折沿大盤或盆,例如一件龍鳳番蓮紋盆,詳見《Cloisonne, Chinese Enamels from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新加坡,2011年,頁251,編號54。
中國工藝色調研發在清代大放異彩,必須歸功於清宮御窯廠及玻璃廠。仿掐絲琺瑯瓷器釉色絢爛,艷如寶石,松石綠地色澤明亮,深受乾隆皇帝青睞。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數例,包括帶礬紅篆書款的纏枝花卉紋葫蘆瓶、帶描金篆書款的花卉蔓草紋長頸瓶,以及帶描金篆書款的蝠紋葫蘆瓶,詳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琺瑯彩·粉彩》,香港,1999年,卷39,圖版115、116、119。
此盤的紋飾細節亦可見於其他乾隆御製彩瓷,包括上書所錄一件葫蘆瓶肩部所綴之一周青花如意雲頭邊飾,頁144,編號126,以及《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所載一對洋彩燭臺渲染有序且栩栩如生的綠彩卷草紋,臺北,2013年,頁130,編號40。
佳士得曾拍賣此類乾隆御製仿掐絲琺瑯瓷器數例,品類各異,包括一件帶描金六字篆書款的多穆壺,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品編號1244;纏枝蓮紋三足爐,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拍品編號1240;張宗憲舊藏孔雀藍地粉彩描金「折枝花卉」圖雙耳瓶,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拍品編號505。另見一件帶描金六字篆書款的八吉祥如意耳瓶,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7日,拍品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