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jpg?w=1)
方聞教授收藏 (LOTS 822-823)方聞教授(1930-2018),生於上海,國際著名美術史家、藝術文物鑒賞專家、教育家,普林斯頓大學博士。1954年開始任職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藝術考古系主任,至1999年榮休。1971至2000年之間,任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特別顧問。在方聞的領導下,大都會致力擴展亞洲藝術方面館藏,使之躋身世界上頂尖亞洲藝術收藏之一。方聞教授不僅桃李滿天下,亦曾出版多部有關中國文物及重要藝術收藏的研究著作。佳士得於2016年春季曾有幸拍賣部份方聞教授藏品,獲得佳績。
明 陳淳
墨花懷馨
細節
明 陳淳
墨花懷馨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五三九年作
26.7 x 403.9 cm. (10 ½ x 159 in.)
題識:花發憐多態,氣華許競誇。一枝山館裡,猶足醉琵琶。春暮辛夷發,未嫌花事遲。園林成綠遍,遂薦紫葳甤。眾草栖白露,已早識秋期。蕙生孤竹根,香風朝夕吹。秫田欣有秋,白酒釀應熟。西風解人言,吟綻羅根葉。玉面嬋娟小,檀心馥郁多。何須滿色相,端欲去凌波。百卉未萌蘖,山葩破擸時。何須論色相,濃淡摠相宜。己亥(1539年)春日道復作于金閶舟中,時酒既醉,不知妍醜也。
鈐印:白陽山人、復父氏(七次)、陳氏道復(二次)、陳道復印(六次)、大姚、筆研精良人生一樂
吳昌碩題跋:(文不錄)。戊午(1918年)夏六月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五。
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
李瑞清(1867-1920)題引首:墨花懷馨。白陽山人此卷蕭閒淡逸,誠仙筆也。夏日讀之,如坐梅花下嚼冰雪(也)。因以四字奉讚,并用荒率枯寂之筆篆之,勿與肉食人共讀也。清道人。
鈐印:清道人、李鈢、阿梅、柜龠萬枯
曾熙(1861-1930)題簽:白陽山人水墨花卉卷。戊午(1918年)吉月。曾熙。
鈐印:農髯
藏印:汪文柏(1659-1725):柯庭家傳神品、屐研齋作、汪季青珍藏書畫之印、季青真賞
陳驥德:陳季子驥德平生真賞、良齋審定
徐雯波:徐嬪、雯波
其他:陳千里(騎縫印兩次)
註:陳淳(1483-1544)字道復,號白陽山人,生長在蘇州仕宦之家。自幼有家學薰陶,初師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中年後風格漸見蕭散閒逸。道復寫折枝花卉自謂以造化為師,觀物會意,文徵明稱其“種種皆有生意,所謂略約點染,而意態自足,誠可愛也。”晚年別出蹊徑,逸筆由心,墨戲已臻化境。陳淳與徐渭並稱“青藤白陽”,後世諸家多受其沾溉。
1539年春日,五十六歲的陳淳於蘇州舟上酒闌興致,作此《墨花懐馨》花卉卷。全卷長逾四米,各繪折枝牡丹、辛夷、蘭草、秋菊、水仙、山茶,每段之間皆以自題五言絕句相隔,詩、書、畫融合為一。道復自題:“時酒已醉,不知妍醜也。”可見其不論畫之工拙,不受世俗所拘。觀其一花半葉,往往以淡墨鋪陳,或鉤畫,或點染,充分展現其狀物造型以及水墨靈活運用的高超技藝,清秀靈動至極。正如李瑞清(1867-1920)引首題:“白陽山人此卷蕭閒淡逸,誠仙筆也。夏日讀之,如坐梅花下嚼冰雪。”
清康熙間,《墨花懐馨》為桐鄉藏書大家汪文柏(1659-1725)所有,至清末入鑒賞家陳驥德良齋庋藏。1918年吉月,曾熙(1861-1930)題簽條,同年夏六月卷尾吳昌碩(1844-1927)有長跋增色,另有張大千夫人徐雯波女士藏印,可見流傳有緒。
墨花懷馨
水墨紙本 手卷 一五三九年作
26.7 x 403.9 cm. (10 ½ x 159 in.)
題識:花發憐多態,氣華許競誇。一枝山館裡,猶足醉琵琶。春暮辛夷發,未嫌花事遲。園林成綠遍,遂薦紫葳甤。眾草栖白露,已早識秋期。蕙生孤竹根,香風朝夕吹。秫田欣有秋,白酒釀應熟。西風解人言,吟綻羅根葉。玉面嬋娟小,檀心馥郁多。何須滿色相,端欲去凌波。百卉未萌蘖,山葩破擸時。何須論色相,濃淡摠相宜。己亥(1539年)春日道復作于金閶舟中,時酒既醉,不知妍醜也。
鈐印:白陽山人、復父氏(七次)、陳氏道復(二次)、陳道復印(六次)、大姚、筆研精良人生一樂
吳昌碩題跋:(文不錄)。戊午(1918年)夏六月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五。
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
李瑞清(1867-1920)題引首:墨花懷馨。白陽山人此卷蕭閒淡逸,誠仙筆也。夏日讀之,如坐梅花下嚼冰雪(也)。因以四字奉讚,并用荒率枯寂之筆篆之,勿與肉食人共讀也。清道人。
鈐印:清道人、李鈢、阿梅、柜龠萬枯
曾熙(1861-1930)題簽:白陽山人水墨花卉卷。戊午(1918年)吉月。曾熙。
鈐印:農髯
藏印:汪文柏(1659-1725):柯庭家傳神品、屐研齋作、汪季青珍藏書畫之印、季青真賞
陳驥德:陳季子驥德平生真賞、良齋審定
徐雯波:徐嬪、雯波
其他:陳千里(騎縫印兩次)
註:陳淳(1483-1544)字道復,號白陽山人,生長在蘇州仕宦之家。自幼有家學薰陶,初師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中年後風格漸見蕭散閒逸。道復寫折枝花卉自謂以造化為師,觀物會意,文徵明稱其“種種皆有生意,所謂略約點染,而意態自足,誠可愛也。”晚年別出蹊徑,逸筆由心,墨戲已臻化境。陳淳與徐渭並稱“青藤白陽”,後世諸家多受其沾溉。
1539年春日,五十六歲的陳淳於蘇州舟上酒闌興致,作此《墨花懐馨》花卉卷。全卷長逾四米,各繪折枝牡丹、辛夷、蘭草、秋菊、水仙、山茶,每段之間皆以自題五言絕句相隔,詩、書、畫融合為一。道復自題:“時酒已醉,不知妍醜也。”可見其不論畫之工拙,不受世俗所拘。觀其一花半葉,往往以淡墨鋪陳,或鉤畫,或點染,充分展現其狀物造型以及水墨靈活運用的高超技藝,清秀靈動至極。正如李瑞清(1867-1920)引首題:“白陽山人此卷蕭閒淡逸,誠仙筆也。夏日讀之,如坐梅花下嚼冰雪。”
清康熙間,《墨花懐馨》為桐鄉藏書大家汪文柏(1659-1725)所有,至清末入鑒賞家陳驥德良齋庋藏。1918年吉月,曾熙(1861-1930)題簽條,同年夏六月卷尾吳昌碩(1844-1927)有長跋增色,另有張大千夫人徐雯波女士藏印,可見流傳有緒。
出版
出版: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第一卷:美國,私人》,東京大學出版會,東京,1983年,第I-170-171頁,圖版A18-037。
著錄:Orientations《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唐溫金美畫廊》,香港,1992年四月號。
(吳昌碩題跋)《吳昌碩談藝錄,缶廬集卷四》,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72頁。
朱愛娣編《陳淳年譜》,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年,第272頁。
著錄:Orientations《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唐溫金美畫廊》,香港,1992年四月號。
(吳昌碩題跋)《吳昌碩談藝錄,缶廬集卷四》,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年,第72頁。
朱愛娣編《陳淳年譜》,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年,第2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