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法輪通體施金釉,仿金質或鎏金銅法輪。兩面相同。輪面以紅、藍、綠三釉色,分別模仿金屬法輪上鑲嵌的珊瑚、青金石、綠松石。輪轂造型為寳相花,八條鏤空菱形輪輻連接輪輞以示八正道。輪外為一圈桃形寬邊,上刻雲紋,外滾連珠紋。底座上雕細長蓮瓣。底描金「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金釉瓷粉彩法輪始燒於乾隆一朝,乾隆朝初期依照金屬供器原型燒造瓷供器,如法輪﹑奔巴壺﹑多穆壺、七政寶﹑八吉祥等。瓷土塑形窯燒因相對方便,因此瓷器逐漸取代金屬器成為主要的供器。而且瓷器品類衆多,釉彩豐富,利於創造出多種繽紛華麗的裝飾組合。乾隆二十四年閏六月十八日造辦處檔案記載:「…太監胡世傑交銅掐絲琺琅五供一分…銅鍍金輪二件。傳旨:著照交出供器俱各畫樣…准時俱交舒善做木樣帶往江西燒造磁塔、磁奔巴壺、磁甘露瓶、磁輪各一對…。」記載了清宮依金屬供具製作畫樣,以畫樣旋木樣,再發往景德鎮燒製瓷供具的過程。瓷法輪的金屬原型可參考西藏博物館所藏一件鎏金銀嵌寳法輪,見《雪域藏珍:西藏文物精華》,上海,圖版70號。其他依金屬原型所作的瓷供具,可參考本拍賣中乾隆鬥彩蓮托八吉祥紋奔巴壺(拍品3071號)。
此類金釉瓷粉彩法輪原為成對陳放。如陳設於紫禁城梵華樓六品佛樓二樓的一對,見《梵華樓藏寶·供器》,北京,2013年,圖66、75;及台北故宮博物院嘉慶款數對,其一載於《皇權與佛法-藏傳佛教法器特展圖錄》,台北,2002年,頁175,圖版83號。
金釉瓷粉彩法輪始燒於乾隆一朝,乾隆朝初期依照金屬供器原型燒造瓷供器,如法輪﹑奔巴壺﹑多穆壺、七政寶﹑八吉祥等。瓷土塑形窯燒因相對方便,因此瓷器逐漸取代金屬器成為主要的供器。而且瓷器品類衆多,釉彩豐富,利於創造出多種繽紛華麗的裝飾組合。乾隆二十四年閏六月十八日造辦處檔案記載:「…太監胡世傑交銅掐絲琺琅五供一分…銅鍍金輪二件。傳旨:著照交出供器俱各畫樣…准時俱交舒善做木樣帶往江西燒造磁塔、磁奔巴壺、磁甘露瓶、磁輪各一對…。」記載了清宮依金屬供具製作畫樣,以畫樣旋木樣,再發往景德鎮燒製瓷供具的過程。瓷法輪的金屬原型可參考西藏博物館所藏一件鎏金銀嵌寳法輪,見《雪域藏珍:西藏文物精華》,上海,圖版70號。其他依金屬原型所作的瓷供具,可參考本拍賣中乾隆鬥彩蓮托八吉祥紋奔巴壺(拍品3071號)。
此類金釉瓷粉彩法輪原為成對陳放。如陳設於紫禁城梵華樓六品佛樓二樓的一對,見《梵華樓藏寶·供器》,北京,2013年,圖66、75;及台北故宮博物院嘉慶款數對,其一載於《皇權與佛法-藏傳佛教法器特展圖錄》,台北,2002年,頁175,圖版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