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江行雨霽圖
細節
清 鄒一桂
江行雨霽圖
設色絹本 手卷
32 x 358 cm. (12 5/8 x 140 7/8 in.)
款識:臣鄒一桂恭畫。
鈐印:臣、一桂畫、中有畫意
藏印:
乾隆皇帝(1711-1799):
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重華宮鑑藏寶、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
嘉慶皇帝(1760-1820):嘉慶御覽之寶
宣統皇帝(1906-1967):宣統御覽之寶
拖尾藏印:段克文印
江行雨霽圖
設色絹本 手卷
32 x 358 cm. (12 5/8 x 140 7/8 in.)
款識:臣鄒一桂恭畫。
鈐印:臣、一桂畫、中有畫意
藏印:
乾隆皇帝(1711-1799):
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重華宮鑑藏寶、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
嘉慶皇帝(1760-1820):嘉慶御覽之寶
宣統皇帝(1906-1967):宣統御覽之寶
拖尾藏印:段克文印
出版
著錄: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5 — 石渠寶笈續編(3)》,上海書店,1988年10月,第1791頁。
清室善後會編,《故宮各殿第一次書畫點查冊》3,1925年,第108頁。
《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賞溥傑書畫目》),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北京,1934年9月,第18頁。
楊仁愷,《國寶沉浮錄》增訂本,遼海出版社,瀋陽,1999年7月,第380頁。
朱鑄禹編,《中國歷代畫家人名詞典》,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3年,第1545頁。
福開森、容庚編,《歷代著錄畫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6月,第744頁。
楊仁愷,《中國古代書畫過眼錄》,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第401頁。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5 — 石渠寶笈續編(3)》,上海書店,1988年10月,第1791頁。
清室善後會編,《故宮各殿第一次書畫點查冊》3,1925年,第108頁。
《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賞溥傑書畫目》),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北京,1934年9月,第18頁。
楊仁愷,《國寶沉浮錄》增訂本,遼海出版社,瀋陽,1999年7月,第380頁。
朱鑄禹編,《中國歷代畫家人名詞典》,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03年,第1545頁。
福開森、容庚編,《歷代著錄畫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6月,第744頁。
楊仁愷,《中國古代書畫過眼錄》,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第401頁。
更多詳情
雨霽重現:鄒一桂《江行雨霽圖》考略
鄒一桂(1686-1772),字原褒,號小山,清雍正五年丁未(1727)殿試傳臚二甲第一名,雍正十年(1732)充廣西鄉試副考官,外放至乾隆十年(1742)始回京師,官至禮部侍郎,內閣學士。
鄒一桂科舉與書畫並佳,是乾隆朝三位最負盛名的翰林畫家之一。乾隆七年返京,作《百花圖卷並賦百花詩》上呈,來年春獲乾隆御題詩,恩寵日隆。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行《小山畫譜》,所倡花鳥畫八法四知,為第一種花鳥專書。
鄒一桂是惲壽平姪女婿,後又以花鳥畫聞名於時,往往為人忽略山水畫作。翻閱書籍,鄒一桂乾隆三年(1738)曾作《楚黔十二景冊》,八年(1743)有《山水觀我》冊,乾隆十五年(1750)作《秋山蕭寺圖》等。山水以外,鄒一桂每歲除夕還畫數幅《鍾馗》的民俗習慣,可見他是諸般畫題皆能,而以花鳥著名。
此次所見鄒一桂山水長卷《江行雨霽圖》,見載於溥儀《賞溥傑書畫目》永字二十四號,知是上世紀初由溥儀以賞賜溥傑名義送出故宮。溥儀帶出宮的書畫,於天津寓居期間曾有出售,至瀋陽小白樓事件後又大量流出市肆乃至賣出海外,為識者購存。楊仁愷先生在《國寶浮沉錄》第九章<《佚目》書畫總目簡注>也曾著錄鄒一桂《江行雨霽圖》,至2019年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過眼錄》(第401頁),標註仍然是未見。
《江行雨霽圖》長卷以一江兩岸式構圖,雨後遠岸山壑氤氳,樓閣清潤,江中輕帆往來,風景秀逸。此卷收入《石渠寶笈重編》,鈐乾隆璽印八枚,至嘉慶、宣統時加鈐兩枚璽印。卷首包絹仍是宮廷舊裱,絹紋無縫相接,尤見用心。卷末鈐有“段克文印”,段氏為前東北九省統一接收委員會糾察隊長,此卷曾經其收藏,倒是為楊仁愷先生無緣得見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鄒一桂(1686-1772),字原褒,號小山,清雍正五年丁未(1727)殿試傳臚二甲第一名,雍正十年(1732)充廣西鄉試副考官,外放至乾隆十年(1742)始回京師,官至禮部侍郎,內閣學士。
鄒一桂科舉與書畫並佳,是乾隆朝三位最負盛名的翰林畫家之一。乾隆七年返京,作《百花圖卷並賦百花詩》上呈,來年春獲乾隆御題詩,恩寵日隆。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行《小山畫譜》,所倡花鳥畫八法四知,為第一種花鳥專書。
鄒一桂是惲壽平姪女婿,後又以花鳥畫聞名於時,往往為人忽略山水畫作。翻閱書籍,鄒一桂乾隆三年(1738)曾作《楚黔十二景冊》,八年(1743)有《山水觀我》冊,乾隆十五年(1750)作《秋山蕭寺圖》等。山水以外,鄒一桂每歲除夕還畫數幅《鍾馗》的民俗習慣,可見他是諸般畫題皆能,而以花鳥著名。
此次所見鄒一桂山水長卷《江行雨霽圖》,見載於溥儀《賞溥傑書畫目》永字二十四號,知是上世紀初由溥儀以賞賜溥傑名義送出故宮。溥儀帶出宮的書畫,於天津寓居期間曾有出售,至瀋陽小白樓事件後又大量流出市肆乃至賣出海外,為識者購存。楊仁愷先生在《國寶浮沉錄》第九章<《佚目》書畫總目簡注>也曾著錄鄒一桂《江行雨霽圖》,至2019年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過眼錄》(第401頁),標註仍然是未見。
《江行雨霽圖》長卷以一江兩岸式構圖,雨後遠岸山壑氤氳,樓閣清潤,江中輕帆往來,風景秀逸。此卷收入《石渠寶笈重編》,鈐乾隆璽印八枚,至嘉慶、宣統時加鈐兩枚璽印。卷首包絹仍是宮廷舊裱,絹紋無縫相接,尤見用心。卷末鈐有“段克文印”,段氏為前東北九省統一接收委員會糾察隊長,此卷曾經其收藏,倒是為楊仁愷先生無緣得見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