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紫漆觀音菩薩坐像,作自在坐,右膝曲起,右臂置於膝上,左足半趺,左手撫於座上,坐姿舒坦,面相清秀。據王世襄書中記載,此坐像除髮髻髹石青外,本通體貼金箔,貼後不再罩漆,故金箔容易脫落,今僅衣紋間隙及底部尚見金色痕跡。此尊觀音,多次出版於王世襄著作中,甚為難得。
觀音坐像背後腰際長方框內書「葵生」篆書款。盧葵生(1779-1850年),名棟,江蘇揚州人,生於髹漆世家。祖父盧映之(活躍於約1717年),於揚州開設漆藝作坊,以漆玩著名,擅製各式漆器,雕工尤精。陳文述(1771-1843年),以評論見著,《畫林新詠》中有「揚州刻手說盧家」之論,並讚盧葵生造詣尤精,漆器製作方面成就更勝祖父輩。
盧葵生所製帶其款之造像極其罕有。王世襄及袁荃猷研究盧葵生之文章提及,造像格外能夠展現盧氏獨特工藝。如本品之木胎漆器造像,以夾紵法製作,先於胎上貼布髹漆,增添立體感,乾涸後再髹色及黃涂。夾紵法於二世紀期間,佛教傳入中國開始出現於漆器製作,用於製作佛像。 據古籍記載,戴逵(395年卒)善塑夾紵佛像。夾紵法難度高超,極耗工時,兼且成本高昂,自古僅為能工巧匠所製。
觀音坐像背後腰際長方框內書「葵生」篆書款。盧葵生(1779-1850年),名棟,江蘇揚州人,生於髹漆世家。祖父盧映之(活躍於約1717年),於揚州開設漆藝作坊,以漆玩著名,擅製各式漆器,雕工尤精。陳文述(1771-1843年),以評論見著,《畫林新詠》中有「揚州刻手說盧家」之論,並讚盧葵生造詣尤精,漆器製作方面成就更勝祖父輩。
盧葵生所製帶其款之造像極其罕有。王世襄及袁荃猷研究盧葵生之文章提及,造像格外能夠展現盧氏獨特工藝。如本品之木胎漆器造像,以夾紵法製作,先於胎上貼布髹漆,增添立體感,乾涸後再髹色及黃涂。夾紵法於二世紀期間,佛教傳入中國開始出現於漆器製作,用於製作佛像。 據古籍記載,戴逵(395年卒)善塑夾紵佛像。夾紵法難度高超,極耗工時,兼且成本高昂,自古僅為能工巧匠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