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玉冊以青玉為材,雙面並共計四片,皆施以填金工藝,配紫檀木匣。首頁刻雙龍,題「御製戒得堂記」,末頁刻單龍於江涯海水之上。玉片嵌於黃緞邊框,外配紫檀花果紋木匣,匣面長方框內金彩書「御製戒得堂記」。
戒得堂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乃乾隆八十歲後之書房。命名源於孔子《論語》中所提「三戒」之論:少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乾隆帝藉此命名,不僅體現其對康熙帝「戒之在得」遺訓之尊崇,更表達了自我惕勵、修身養德之志,並以此警示後人勿生貪婪之心。
乾隆帝愛玉,認為紙張雖可保存千年,然玉石乃天地精華所凝,永不朽壞。故將重要書法、古畫刻於玉,並將法帖、佛經及文獻製成玉冊,以留傳百世。參考乾隆御筆之緙絲《戒得堂記》前後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編號:故00072790。
據《清宮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四十七年各作承辦活計清冊,造辦處活計庫,十一月:
二十日員外郎五德催長大達色等,將蘇州送到刻戒得堂玉冊頁一分……覽奉。
旨玉冊頁交董誥填金配紫檀木拉道填金匣……欽此。
於四十八年五月初一將刻戒得堂玉冊頁一分配得紫檀木拉道填金蓋匣盛裝交太監鄂魯里呈覽奉。 旨交懋勤殿刻簽子得時代往熱河,欽此。(於五月二十二日催長常存將戒得堂玉冊一分隨匣送往熱河訖。)
此拍品應即為檔案中所指之玉冊。
戒得堂建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乃乾隆八十歲後之書房。命名源於孔子《論語》中所提「三戒」之論:少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乾隆帝藉此命名,不僅體現其對康熙帝「戒之在得」遺訓之尊崇,更表達了自我惕勵、修身養德之志,並以此警示後人勿生貪婪之心。
乾隆帝愛玉,認為紙張雖可保存千年,然玉石乃天地精華所凝,永不朽壞。故將重要書法、古畫刻於玉,並將法帖、佛經及文獻製成玉冊,以留傳百世。參考乾隆御筆之緙絲《戒得堂記》前後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編號:故00072790。
據《清宮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四十七年各作承辦活計清冊,造辦處活計庫,十一月:
二十日員外郎五德催長大達色等,將蘇州送到刻戒得堂玉冊頁一分……覽奉。
旨玉冊頁交董誥填金配紫檀木拉道填金匣……欽此。
於四十八年五月初一將刻戒得堂玉冊頁一分配得紫檀木拉道填金蓋匣盛裝交太監鄂魯里呈覽奉。 旨交懋勤殿刻簽子得時代往熱河,欽此。(於五月二十二日催長常存將戒得堂玉冊一分隨匣送往熱河訖。)
此拍品應即為檔案中所指之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