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BINHONG (1864-1955)
HUANG BINHONG (1864-1955)
HUANG BINHONG (1864-1955)
2 更多
新加坡百虹樓主人陳景昭藏書畫 (編號 723-732)
黃賓虹

山水

細節
黃賓虹
山水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五二年作
122 x 48.7 cm. (48 x 19 1⁄8 in.)
題識:漢魏六朝,畫重丹青。唐分水墨、丹青。南北二宗,北宋雲中山頂,董元巨然畫江南山。
元季四家變實為虛,明代枯硬,清多柔靡,至道咸而中興。壬辰(1952年),賓虹年八十又九。
鈐印:黃賓虹、會心處、綠雲軒、黃山山中人

註:此作收錄出版於蘇立文1959年編寫的《20世紀中國藝術》一書中,陳景昭為誌念此事,特地請出版社保留此出版頁多幅,陳氏在其中一頁上親筆題識:
右為余所藏賓虹老人八十九歲作山水立軸,馬來亞大學藝術館館長蘇立文博士見而深賞之,特攝影刊於其近著《二十世紀之中國美術》書中(書用英文著述,今夏在英倫出版),以公同好。余以斯畫藏者,得以附名巨著,至感欣幸。一九五九年重陽,陳景昭識於星洲。
鈐印:景昭
出版
《黃賓虹先生遺作展覽會紀念刊》,中華美術研究會、南洋美術專科學校,1955年6月3日,圖版7。
蘇立文,《20世紀中國藝術》,加州大學出版社,1959年,扉頁。
更多詳情
陳景昭(1907-1972),乃新加坡著名藝術家及書法家,原籍廣東潮安,早年畢業於上海國立暨南大學,獲法學士學位,歷任包括廣州大學等多間大學講師。他於1949年移居新加坡,繼續服務教育事業,出任端蒙中學校長,及中正中學總校教席。

陳先生之父為嶺東金石書畫耆宿陳兆五先生(1879-1950),因此家學淵遠,於書畫夙俱心得。當他旅學滬上時,課餘復從名家黃賓虹、葉恭綽,深得指授,博覽名家所藏古今名迹,造詣湛深。通過葉恭綽,陳氏亦結識齊白石及當時一眾名畫家。陳氏收藏中仍保有與葉恭綽通信,其中附有齊白石潤格(拍品726),可知陳氏收藏齊白石作品應是通過葉恭綽介紹直接得自畫家。

陳景昭亦是享有盛譽的中國文化教育家,曾為中國鋼筆書法研究所名譽所長及中華美術研究會監察主任,他影響了眾多新加坡水墨藝術家。因其廣泛的交誼和影響,陳氏藝術收藏甚豐,尤其因收藏其師黃賓虹作品達百幅以上,其寓所稱“百虹樓”,又稱“三百畫齋”。在蘇立文於1959年出版的《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一書中,陳景昭收藏黄賓虹作品刊登於於書中內頁,即本次拍品723。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at the correct dimension should be 122 x 48.7 cm. (48 x 19 1⁄8 in.)
請注意:本作品正確尺寸應為:122 x 48.7 cm. (48 x 19 1⁄8 in.)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余喜習繪事,生長新安山水窟中,新安古稱大好山水,至今韙之。顧古人言好山水嘗曰:江山如畫。“如畫”之謂,正以天然山水,尚不如人之畫也。畫者深明於法之中,能超乎法之外,既可由功力所至,合其趣於天,又當補造物之偏,操其權於人,精誠攝之筆墨,剪裁成為格局,於是得為好畫,傳播於世。世之欲明真宰者,舍筆法、墨法、章法求之,奚可。”

八十九翁賓虹老人,筆墨已臻化境,漢魏六朝至宋元明清,畫理畫論了然於胸。師古人師造化,實踐一生。是幅山水以大寫意之姿態呈現,筆鋒婉轉,平圓留重,雲霧峰巒,虛實變換,無須贅言,盡在他自己所寫之《怎樣才是一張好畫》。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