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魏党核心魏廣微《草書五言詩》考
魏廣微,字顯伯,號道沖,北直隸大名府南樂(今河南南樂縣)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改庶吉士,任南京禮部侍郎。天啟三年(1623)攀附魏忠賢,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旋擢建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被認為是“閹党之最著者”。天啟五年(1625),魏廣微觸怒魏忠賢,主動辭官,兩年後去世,贈太傅,諡文莊。崇禎年間被削諡,列入逆案。清代修《明史》,將魏廣微列入“閹黨列傳”。
魏廣微以同鄉同姓的名義結交魏忠賢,魏忠賢不想樹敵太多,與他兄弟相稱,助魏廣微進入內閣。趙南星與魏廣微本以叔侄相稱,魏廣微入閣後,三次上門求見趙南星,趙南星都避而不見,對人說“見泉(魏廣微之父魏允貞號)無此子也。”兩人決裂。魏廣微與魏忠賢謀定而由輔臣分別擬票,內閣分化,成為魏忠賢的附庸,時稱魏忠賢為“內魏公”,魏廣微為“外魏公”。天啟五年(1625),東林黨楊漣、左光鬥等六人被陷害入獄,受盡嚴刑拷打,魏廣微受吏部尚書崔景榮之請,上疏求情,惹怒了魏忠賢,他害怕被牽連,辭職回鄉。
萬曆四十二年(1614),魏廣微奉命與張瑞圖一起出使過滇南,事畢後,兩人在普安道別。魏廣微與董其昌也有交往,萬曆末年,兩人都為宋人《雪漁圖卷》(故宮博物院藏)題跋。天啟四年(1624),董其昌應閹党李魯生之請作行書《李康義傳卷》(上海博物館藏),魏廣微兩次題跋,第一次說“第玄宰文章書法天下無兩”,第二次說“因取董玄宰所書康義先生傳讀之,想見其人。”可見較為熟悉。
此幅絹本《草書五言詩》為魏廣微自作詩,鈐三印,除名號印“廣微魏道沖章”,另二方印的寓意非同尋常:“謀幄親臣、掌帝之制”,“謀幄親臣”與“帷幄近臣”同意,後者出自《漢書·循吏傳》,指為君主出謀劃策,“掌帝之制”見於韓愈《祭柳子厚文》,韓愈先以考功郎中知制誥,又轉任中書舍人,皆掌皇帝詔令。魏廣微刻制這兩方印的深意,可見一斑,既可補史料之缺,也可知他當時的權利之大與地位之尊。
由於歷史原因,閹党中的魏忠賢、顧秉謙、傅櫆、崔呈秀、馮銓、李魯生等核心人物相關的書畫文物大多被毀不存。而魏廣微的書法作品也極為少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僅藏其三件作品《楷書七律》《行書詩頁》《行書七言詩》,另有為宋人《雪漁圖卷》、戴進《雪岩棧道圖》(天津博物館藏)、董其昌《李康義傳卷》(上海博物館藏)所作題跋。此軸取法二王,筆法謹嚴,使轉自如,與《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第三卷(編號JP12-446-3)所載《草書扇面》書風一致,應作於同時期,二者可以相互印證。
魏廣微,字顯伯,號道沖,北直隸大名府南樂(今河南南樂縣)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改庶吉士,任南京禮部侍郎。天啟三年(1623)攀附魏忠賢,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旋擢建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被認為是“閹党之最著者”。天啟五年(1625),魏廣微觸怒魏忠賢,主動辭官,兩年後去世,贈太傅,諡文莊。崇禎年間被削諡,列入逆案。清代修《明史》,將魏廣微列入“閹黨列傳”。
魏廣微以同鄉同姓的名義結交魏忠賢,魏忠賢不想樹敵太多,與他兄弟相稱,助魏廣微進入內閣。趙南星與魏廣微本以叔侄相稱,魏廣微入閣後,三次上門求見趙南星,趙南星都避而不見,對人說“見泉(魏廣微之父魏允貞號)無此子也。”兩人決裂。魏廣微與魏忠賢謀定而由輔臣分別擬票,內閣分化,成為魏忠賢的附庸,時稱魏忠賢為“內魏公”,魏廣微為“外魏公”。天啟五年(1625),東林黨楊漣、左光鬥等六人被陷害入獄,受盡嚴刑拷打,魏廣微受吏部尚書崔景榮之請,上疏求情,惹怒了魏忠賢,他害怕被牽連,辭職回鄉。
萬曆四十二年(1614),魏廣微奉命與張瑞圖一起出使過滇南,事畢後,兩人在普安道別。魏廣微與董其昌也有交往,萬曆末年,兩人都為宋人《雪漁圖卷》(故宮博物院藏)題跋。天啟四年(1624),董其昌應閹党李魯生之請作行書《李康義傳卷》(上海博物館藏),魏廣微兩次題跋,第一次說“第玄宰文章書法天下無兩”,第二次說“因取董玄宰所書康義先生傳讀之,想見其人。”可見較為熟悉。
此幅絹本《草書五言詩》為魏廣微自作詩,鈐三印,除名號印“廣微魏道沖章”,另二方印的寓意非同尋常:“謀幄親臣、掌帝之制”,“謀幄親臣”與“帷幄近臣”同意,後者出自《漢書·循吏傳》,指為君主出謀劃策,“掌帝之制”見於韓愈《祭柳子厚文》,韓愈先以考功郎中知制誥,又轉任中書舍人,皆掌皇帝詔令。魏廣微刻制這兩方印的深意,可見一斑,既可補史料之缺,也可知他當時的權利之大與地位之尊。
由於歷史原因,閹党中的魏忠賢、顧秉謙、傅櫆、崔呈秀、馮銓、李魯生等核心人物相關的書畫文物大多被毀不存。而魏廣微的書法作品也極為少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僅藏其三件作品《楷書七律》《行書詩頁》《行書七言詩》,另有為宋人《雪漁圖卷》、戴進《雪岩棧道圖》(天津博物館藏)、董其昌《李康義傳卷》(上海博物館藏)所作題跋。此軸取法二王,筆法謹嚴,使轉自如,與《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第三卷(編號JP12-446-3)所載《草書扇面》書風一致,應作於同時期,二者可以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