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品風格簡約優雅,體現了明式家具內斂而高深的審美觀。桌面攢框打槽鑲面芯,兩端設翹頭,面下設高束腰、光素牙板與霸王棖,直腿內翻馬蹄足。此桌未設羅鍋棖,而是於四角以高出腿部上端之抱肩榫插入面框底部。此類結構使整體呈現出一種嚴謹穩健的美感,正是明式家具設計之精髓。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研究》即繪有此類榫卯結構的線圖,見卷一,香港,1990年,頁121,圖版3.32a。
此類高束腰桌常見於明代木刻版畫,並常靠牆或置於床側,用以擺設古玩、奇石或放置琵琶。雖版畫中屢屢可見,實際存世的實物卻極為稀少,無論霸王棖有無,皆屬罕見。這可能說明此類桌案因設計較為纖巧,不如帶有羅鍋棖結構的同類家具堅固耐用,故不易久存。
可參考一件尺寸較大、高束腰、馬蹄足,並設有霸王棖的黃花梨桌,載於白鈴安 ( Nancy Berliner) 著《Beyond the Screen: Chinese Furniture of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波士頓美術館,1996年,頁130,編號20。另一件嵌癭木芯板、榫卯結構與本桌相似並設霸王棖的近似例,載於伍嘉恩《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卷一,北京,2018年,頁112–115。另有一件尺寸較小之近似例,亦具類似榫卯結構,但無霸王棖,2019年3月22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編號1669。
此類高束腰桌常見於明代木刻版畫,並常靠牆或置於床側,用以擺設古玩、奇石或放置琵琶。雖版畫中屢屢可見,實際存世的實物卻極為稀少,無論霸王棖有無,皆屬罕見。這可能說明此類桌案因設計較為纖巧,不如帶有羅鍋棖結構的同類家具堅固耐用,故不易久存。
可參考一件尺寸較大、高束腰、馬蹄足,並設有霸王棖的黃花梨桌,載於白鈴安 ( Nancy Berliner) 著《Beyond the Screen: Chinese Furniture of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波士頓美術館,1996年,頁130,編號20。另一件嵌癭木芯板、榫卯結構與本桌相似並設霸王棖的近似例,載於伍嘉恩《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卷一,北京,2018年,頁112–115。另有一件尺寸較小之近似例,亦具類似榫卯結構,但無霸王棖,2019年3月22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編號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