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品造型典雅,深弧壁,微撇口,外壁珊瑚紅地上繪牡丹、芍藥、蘭花等綻放花卉,斑斕絢麗,寓意「九秋同慶」。
此類設計始見於康熙末年,比較上海博物院藏一件書青花「康熙御製」款例,見《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香港,1998年,圖版95號(圖一)。莫士撝在其書《御製》中提到,似因為當時景德鎮陶匠未熟悉粉彩的應用,故此類九秋盌仍舊使用五彩裝飾,從而推測於雍正初年燒造,參考《御製》,香港,1976年,頁82,。
同本拍品類似並書「雍正御製」款例可比較兩例:其一較小(11公分),見《徐氏藝術博物館:中國瓷器》,第4冊,香港,1995年,圖版159號;另一例較大(14.8公分),拍賣於香港蘇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三》,2012年4月3日,拍品49號。
此類設計始見於康熙末年,比較上海博物院藏一件書青花「康熙御製」款例,見《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香港,1998年,圖版95號(圖一)。莫士撝在其書《御製》中提到,似因為當時景德鎮陶匠未熟悉粉彩的應用,故此類九秋盌仍舊使用五彩裝飾,從而推測於雍正初年燒造,參考《御製》,香港,1976年,頁82,。
同本拍品類似並書「雍正御製」款例可比較兩例:其一較小(11公分),見《徐氏藝術博物館:中國瓷器》,第4冊,香港,1995年,圖版159號;另一例較大(14.8公分),拍賣於香港蘇富比,《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三》,2012年4月3日,拍品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