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這尊絕美的度母女神造像,充分展現了九至十二世紀間活躍於印度東北部的帕拉時期藝術家的精緻美學及深邃靈性視野。儘管其形體經過理想化處理,雕塑卻以非凡的敏銳度捕捉了女性之美的精髓。她比例勻稱、體態豐腴而富感官魅力,既體現了高超的藝術造詣,也蘊含虔誠的宗教意圖,堪稱帕拉作坊雕塑傳統的典範。
度母以「皇家自在坐姿」(lalitasana)呈現,右腿自然垂下,此姿態兼具優雅與慈悲的威儀。作為偉大的救度者,她象徵菩薩隨時準備降臨世間、救度眾生脫離苦難的願行。
此作的視覺魅力更因歷經歲月摩挲而形成的光滑表面得以增強——數世紀的儀軌持用使造像表面產生細膩的包漿,賦予其如肌膚般溫潤柔和的質感。她的眼睛與項鍊以銀與銅鑲嵌,細節更顯突出;而紗裙上原本細微的褶皺,亦隨時間推移被輕柔地磨平,幾近難辨。
與此像密切相關的其他作品,同樣採用皇家自在坐姿、重心倚靠左臂、肩寬腰窄、軀體豐滿,其中包括兩尊文殊菩薩像:一尊藏於瑞士巴塞爾文化博物館(HAR 3314716),另一尊藏於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M.75.4.9),兩者均被歸為比哈爾地區所出。這些作品共有的寬闊面龐、平面化的五官特徵以及厚重眼瞼,正是帕拉晚期風格的典型標誌,亦常見於與比哈爾地區相關的藝術風格中。另可比較拉傑沙希瓦倫德拉研究博物館所藏一尊尺寸相近、坐於雙層蓮座上的度母像(館藏編號#113),參見Huntington,《The Pala Sena Schools of Sculpture》,萊頓,1984年,圖版271。此外,亦可對照2023年12月1日香港邦瀚斯拍賣會拍品1853號的一尊文殊菩薩像,其包漿與尺寸與此度母像頗為相近。
此尊度母造像極有可能在製作之時即由印度朝聖者攜帶至西藏。其表面明顯的磨損痕跡表明過去千年間它一直作為私人供奉之物被珍藏,也見證了此類尺寸與品質的雕塑所具有的非凡感召力。
                        度母以「皇家自在坐姿」(lalitasana)呈現,右腿自然垂下,此姿態兼具優雅與慈悲的威儀。作為偉大的救度者,她象徵菩薩隨時準備降臨世間、救度眾生脫離苦難的願行。
此作的視覺魅力更因歷經歲月摩挲而形成的光滑表面得以增強——數世紀的儀軌持用使造像表面產生細膩的包漿,賦予其如肌膚般溫潤柔和的質感。她的眼睛與項鍊以銀與銅鑲嵌,細節更顯突出;而紗裙上原本細微的褶皺,亦隨時間推移被輕柔地磨平,幾近難辨。
與此像密切相關的其他作品,同樣採用皇家自在坐姿、重心倚靠左臂、肩寬腰窄、軀體豐滿,其中包括兩尊文殊菩薩像:一尊藏於瑞士巴塞爾文化博物館(HAR 3314716),另一尊藏於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M.75.4.9),兩者均被歸為比哈爾地區所出。這些作品共有的寬闊面龐、平面化的五官特徵以及厚重眼瞼,正是帕拉晚期風格的典型標誌,亦常見於與比哈爾地區相關的藝術風格中。另可比較拉傑沙希瓦倫德拉研究博物館所藏一尊尺寸相近、坐於雙層蓮座上的度母像(館藏編號#113),參見Huntington,《The Pala Sena Schools of Sculpture》,萊頓,1984年,圖版271。此外,亦可對照2023年12月1日香港邦瀚斯拍賣會拍品1853號的一尊文殊菩薩像,其包漿與尺寸與此度母像頗為相近。
此尊度母造像極有可能在製作之時即由印度朝聖者攜帶至西藏。其表面明顯的磨損痕跡表明過去千年間它一直作為私人供奉之物被珍藏,也見證了此類尺寸與品質的雕塑所具有的非凡感召力。
.jpg?w=1)
.jpg?w=1)
.jpg?w=1)
.jpg?w=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