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ILT COPPER FIGURE OF KRISHNAVATI
A GILT COPPER FIGURE OF KRISHNAVATI
A GILT COPPER FIGURE OF KRISHNAVATI
4 更多
A GILT COPPER FIGURE OF KRISHNAVATI
7 更多
銅鎏金克里希納瓦提像

尼泊爾 1672年

細節
銅鎏金克里希納瓦提像
尼泊爾 1672年
5 7⁄8 in. (14.9 cm.) high
來源
斯博樂收藏,新澤西州,於1973年3月4日前購藏
紐約佳士得,2015年9月15日,拍品46號
香港菩薩道收藏
刻印
銘文翻譯與紀年解釋:
“於薩姆瓦特曆792年,帕爾貢月明亮半月的第一天,一個星期一,在此日,製作了這尊克里希那瓦提的肖像。”
紀年轉換: 尼泊爾官方使用的薩姆瓦特曆始於西元57年。因此,薩姆瓦特792年對應西元 792 + 57 = 849年嗎?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實際上,尼泊爾常用的另一種紀年方式是“尼瓦爾薩姆瓦特曆”(Nepal Samvat),始於西元880年。因此,紀年 792 = 880 + 792 = 1672年。這與拍品描述中的“1672年”完全吻合。銘文提供了極其準確的製作日期:西元1672年2月/3月間的某個星期一。

榮譽呈獻

Edward Wilkinson
Edward Wilkinson Global Head of Department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這尊精巧鑄造的克里希納瓦提塑像,不僅僅是一座肖像,更捕捉了其轉瞬即逝的優雅與自然流露的神韻。她右臂高舉,手持鑲嵌寶石的花束,彷彿在表演過程中被定格。她溫柔而開朗的神情,傳遞出一種純真與沉靜的自信,使這尊塑像有別於傳統尼泊爾皇家肖像雕塑中常見的較為刻板、虔敬的表現形式。

這種栩栩如生的表現方式與傳統肖像畫形成鮮明對比——在傳統肖像中,歷史人物常被描繪成在虔誠敬拜或模仿神祇的姿態。此克里希納瓦提以一種輕鬆、自然的姿態呈現,展現出活力與個性。其服飾的細膩刻畫——波紋漣漪的袖子和褲子、層疊的珠寶,以及精心雕琢的髮飾——都體現出雕塑家對細節和個體特性的關注。

她優雅地站立於單層蓮花鏤空底座上,身穿一件長而外擴的束腰外衣,衣襟在中間分開,露出赤裸的上身以及腰際以下一條流蘇長披巾。她的衣著稀疏地點綴著花卉紋樣,並佩戴著華麗的瓔珞、多串項鍊、手鐲、帶鈴鐺的腳鍊以及耳環。精緻的頭飾覆蓋在梳理得一絲不苟的髮髻上,長長的髮辮自肩頭垂落。

這尊塑像屬於尼泊爾自十七世紀興起並日益重要的肖像傳統,尤其以金屬和石材製作爲主。儘管歷史人物的描繪早在十二世紀就已出現在彩繪「帕烏巴」中,但如此立體而日益精緻、個性化的三維肖像,則在這一較晚時期才逐漸發展成熟。

一件近似的造像現藏於阿爾德林克收藏(Aalderink Collection),據信描繪了一位年輕王子。該王子塑像尺寸相近,高13公分,曾於1954年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Oosterse Schatten」展覽中展出(第114頁,圖版51,編號570)。兩尊雕塑共享相同的外擴束腰外衣以及密集波紋的袖子和褲子,這表明它們可能源自同一作坊,甚至可能是一組作品的一部分。克里希納瓦提塑像上的銘文將其年代定於國王普拉塔普·馬拉去世前僅兩年,進一步支持了這兩幅肖像都與其宮廷相關的可能性。

此外,亦可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acc. no. 2020.288.1)中的一尊施主像進行更為常規的比較——該塑像描繪了一位身著拉傑普特風格服飾的貴族,類似於十七至十八世紀尼泊爾宮廷的服裝。這種風格也出現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所藏一件1681年的毗濕奴曼荼羅下層圖像(編號M.73.2.2)。另有一幅現藏於巴黎法蘭西公學院、描繪「圖拉達恩」儀式、年代為1669年的帕烏巴畫作(參見Pal,《The Arts of Nepal: Volume Two: Painting》,萊頓,1978年,編號220),畫中人物為普拉塔普·馬拉國王最小的兒子查克拉巴特倫德拉·馬拉。大都會博物館那尊造像銘文標明施主為斯里·穆尼·瓦吉拉查亞,屬瓦里亞查亞種姓。另一個相關比較是同樣藏於大都會博物館的一尊跪姿女性施主像(acc. no. 2020.288.2),据信代表巴拉瑪伊夫人。該塑像的衣著表現更為內斂,與克里希納瓦提的動感形象形成了對比。

這些罕見而親密的肖像共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窺見十七世紀尼泊爾複雜視覺文化的迷人視角——在當時,肖像不僅為個人或宗教供奉之物,亦記錄了社會地位、身份及宮廷生活。

更多來自 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