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這尊精心雕琢的肖像,刻畫了十一世紀道果教法核心人物、薩迦傳統奠基者:卓彌譯師釋迦益西(992⁄3–1043⁄72)。銘文不僅確認其身份與傳承法脈中的地位,更寄託了虔誠的禮敬與祈請加持之意。
卓彌譯師以其深厚學養備受尊崇,在印度與尼泊爾歷經多年精進修學後,譯出近七十部梵文密續經典。這尊工藝精湛的造像,正是他將印度密法精粹引入西藏思想長河的重要見證。
造像鑄造技藝高超,五官呈現出柔和自然的寫實風格。尤其手足的刻畫極為纖細靈動,彷彿能感受到血肉的溫潤與彈性。微妙的手勢細節更傳遞出內在的寧靜與超凡的神韻。
衣袍處理尤為值得稱道。織物以充滿重量感與流動性的線條自然垂落,順著身形勾勒出婉轉起伏的衣褶,烘托出人物沉靜優雅的氣度。寬闊的衣緣刻劃著精緻卷草紋樣,為整體增添華美質感,強化了動靜相宜的視覺平衡。
此藝術手法與十五世紀另一幅道果傳承祖師扎巴堅贊肖像(見Rossi《禮敬聖者:西藏精神導師肖像》,倫敦,2003年,編號20)形成巧妙呼應。兩件作品皆通過肌膚與衣料的質感對比營造張力,更不約而同保留唇部未施鎏金,讓銅質原色透出天然紅暈,大幅增強了面部的生命氣息。
這尊肖像透過傳神的造型、精煉的鑄工與深層的宗教意涵,不僅再現了歷史偉人的風範,更成為十五世紀西藏藝術中美學追求與精神理想的完美具現。
卓彌譯師以其深厚學養備受尊崇,在印度與尼泊爾歷經多年精進修學後,譯出近七十部梵文密續經典。這尊工藝精湛的造像,正是他將印度密法精粹引入西藏思想長河的重要見證。
造像鑄造技藝高超,五官呈現出柔和自然的寫實風格。尤其手足的刻畫極為纖細靈動,彷彿能感受到血肉的溫潤與彈性。微妙的手勢細節更傳遞出內在的寧靜與超凡的神韻。
衣袍處理尤為值得稱道。織物以充滿重量感與流動性的線條自然垂落,順著身形勾勒出婉轉起伏的衣褶,烘托出人物沉靜優雅的氣度。寬闊的衣緣刻劃著精緻卷草紋樣,為整體增添華美質感,強化了動靜相宜的視覺平衡。
此藝術手法與十五世紀另一幅道果傳承祖師扎巴堅贊肖像(見Rossi《禮敬聖者:西藏精神導師肖像》,倫敦,2003年,編號20)形成巧妙呼應。兩件作品皆通過肌膚與衣料的質感對比營造張力,更不約而同保留唇部未施鎏金,讓銅質原色透出天然紅暈,大幅增強了面部的生命氣息。
這尊肖像透過傳神的造型、精煉的鑄工與深層的宗教意涵,不僅再現了歷史偉人的風範,更成為十五世紀西藏藝術中美學追求與精神理想的完美具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