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MANJUSHRI
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MANJUSHRI
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MANJUSHRI
4 更多
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MANJUSHRI
7 更多
明永樂 銅鎏金文殊菩薩像 「大明永樂年施」楷書刻款

CHINA, YONGLE SIX-CHARACTER MARK AND OF THE PERIOD (1403-1424)

細節
明永樂 銅鎏金文殊菩薩像 「大明永樂年施」楷書刻款
6 1⁄8 in. (15.5 cm.) high
來源
英國私人珍藏
英國朵爾與裡斯拍賣行,2024年5月29日,拍品14號

榮譽呈獻

Edward Wilkinson
Edward Wilkinson Global Head of Department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此尊精鑄鎏金銅文殊菩薩像,源自永樂皇帝宮廷所培育的非凡雕塑傳統,代表一類特殊作品:體量較小、比例優雅,並帶有青春洋溢的微笑神情。儘管此類造像常被認為出自標準化模具,但如本像所示,細微差異仍彰顯其個性,即便其遵循一套規範化的視覺語言。

此尊文殊與蘇黎世萊特博格博物館及其他收藏中密切相關的例證,同屬一組採用失蠟法鑄造的永樂宮廷銅像。儘管皆符合永樂作坊所追求的精緻美學,本像在略為修長的軀幹與極富表現力的面容上展現出顯著的個性,有別於更為標準化的表現形式。此種變化正是永樂時期造像的典型特徵——概念上統一,執行上卻富於細微差異,使每尊造像皆具獨特氣質。

造像以明亮鎏金銅合金鑄成,文殊結金剛跏趺坐於雙層蓮座之上,左手高舉施說法印,並支撐蓮莖,蓮花上承載般若波羅蜜多經卷;右手高舉,揮舞智慧之劍。像具六種圓滿相:修長軀幹、纖細四肢、高挺鼻樑、修長雙目、豐潤面頰,以及溫和慈悲的表情。尤為突出的是其身形的輕盈與垂直感,臀部微側,呈現柔和的對立式平衡。此動勢亦見於輕柔起伏的披帛與富有韻律的纏腰布衣褶之中。

面部細緻塑造,面頰圓潤、髮際線柔和彎曲,並帶有清晰可辨的青春微笑。此特徵亦見於萊特博格博物館所藏另一尊文殊與六臂觀音(Uhlig,《邁向覺悟之路》,1995年,圖版X與53)。三尊造像左肩處的蓮瓣均特別清晰,此為三者共有的細微變體。此種青春神情在後期或更公式化的作品中極為罕見,賦予本像親切慈悲的氣質。修長軀幹與纖細腰身進一步將此作與元代或西藏早期更為雄健的造型區分開來,指向永樂贊助下所發展出的獨特精緻風格。

蓮座正面刻有六字漢文題記(依藏文書寫方向),內容為:「大明永樂年施」,表明此像原為永樂朝御賜之物。此類銘文常見於眾多宮廷銅像,證實其作為外交禮物之用途,很可能贈予西藏高僧或寺院機構。永樂帝繼承蒙古元朝先例,積極與西藏僧侶建立「施主—上師」關係,而此類便攜式銅像的製作與饋贈,正是該策略的核心環節。

底座下方仍保留原裝封藏板,以八枚均勻分布的沖壓痕固定,並可見朱砂漆殘跡,此特徵符合尼泊爾與西藏的儀軌傳統。

此尊造像可與其他尺寸與圖像學相近的作品密切比對。拉薩布達拉宮所藏一尊帶永樂年款的四臂文殊鎏金銅像,在寶冠與軀幹處理上與本像相似(馮·施羅德,《西藏佛教雕塑》,第二卷,2001年,第1273頁,編號354C)。另可參照佳士得紐約2001年3月21日拍賣第86號拍品(高18.7公分)文殊像,以及原屬斯皮爾曼(Speelman)收藏、2006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第801號拍品(高18.4公分)的金剛薩埵像,二者皆具同樣修長軀幹、纖細四肢與細膩面部塑造。後者雖多提包裹更緊,但表情與體態比例同樣呈現動態柔美。另有一尊尺寸相近(17.6公分)但比例更敦實的文殊像,出自克勞德·德·馬托(Claude de Marteau)收藏,2023年10月6日香港邦瀚斯拍賣第8號拍品。

其他密切相關例證尚包括:貝爾蒂·阿施曼(Berti Aschmann)收藏的18公分金剛薩埵像(Uhlig,《邁向覺悟之路》,1995年,編號22),以及大英博物館藏一尊優雅的四臂文殊像(館藏編號1953,0713.4),後者曾於「明:改變中國的五十年」特展中展出。更多可比作品見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2001.59)、蘇富比紐約2000年9月20日拍賣第57號,以及佳士得香港2014年11月26日拍賣第3106號。

無論風格或精神內涵,此尊文殊皆完美體現永樂皇帝所追求的宮廷美學與宗教抱負。其罕見地融合技術卓越、細膩表情與保存極佳的鎏金,堪稱十五世紀中國佛教雕塑中最傑出的典範之一。

更多來自 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