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AMOGHAPASHA
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AMOGHAPASHA
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AMOGHAPASHA
1 更多
A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AMOGHAPASHA
4 更多
銅鎏金不空羂索觀音像

尼泊爾 十四世紀

細節
銅鎏金不空羂索觀音像
尼泊爾 十四世紀
12 7⁄8 in. (32.8 cm.) high
來源
埃迪斯·索埃羅收藏,聖達菲, 自1970年代收藏至1997年
紐約蘇富比,1997年9月24日,拍品37號
斯特林收藏,丹佛
卡普爾畫廊,2011年
出版
邁恩拉德·瑪麗亞·格雷溫尼希與埃伯哈德·里斯特(合編),《佛陀:佛教藝術兩千年,232件傑作》,弗爾克林根,2016年,第325頁,編號135
展覽
丹佛藝術博物館,1998年6月至2010年9月
《佛陀:佛教藝術兩千年,232件傑作》,德國弗爾克林根,2016年6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ere is additional exhibition and literature information on this lot.
請注意,此拍品的展覽及出版信息有更新。

榮譽呈獻

Edward Wilkinson
Edward Wilkinson Global Head of Department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不空羂索觀音是菩薩觀音的重要密教化現,被尊為「無礙羂索持者」,乃一位以慈悲之索引導眾生趨向解脫的救度者。作為加德滿都河谷八大主要護法神之一,不空羂索觀音在尼泊爾與西藏的金剛乘神系中佔有特殊地位,其崇拜於公元第一個千年之末至第二個千年之初廣泛興盛。

此尊優雅造像中,主尊呈三屈式站姿,體現神聖臨在與優雅氣韻。其主右手高舉施無畏印,表護佑與安撫;下右手則伸施與願印,賜予福澤。其餘右手現已損毀,原應持念珠與同名之羂索,象徵其誓願救拔眾生脫離無盡輪迴之苦。

主左手托水瓶代表清淨;一蓮莖自側旁升起,象徵覺悟及自地獄道中解脫。其他左手原持經卷與三叉戟,彰顯其作為精神導師與護佑者的雙重角色。

造像裝飾華麗:葉形臂釧、多股項鍊、玫瑰花形耳飾,以及精細鏨刻的五葉寶冠;披帛自兩側飄垂而下。繁複的紗裙衣褶分明,邊緣飾以精緻珠串紋樣,並以寶石腰帶束縛。其高髻頂端飾有如意寶珠,此為觀音菩薩的標誌性特徵。

風格相近但年代稍晚的一尊不空羂索觀音銅像,現藏於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館藏編號 1936.686),其裝飾較為簡化,姿態與衣紋處理亦更顯僵硬,反映審美趣味之演變。另一重要例證見於馮·施羅德(von Schroeder)《印度—西藏銅造像》(1981年,第361頁,圖96F),所載一尊西藏銅像具相似圖像特徵與持物,印證此尊於十一至十三世紀在喜馬拉雅地區的廣泛流行。另參見杭廷頓(Huntington)與班德爾(Bangdel)《圓滿之輪:佛教禪修藝術》(洛杉磯,2003年,第186–190頁),其中探討不空羂索在尼泊爾與西藏共有的大瑜伽(Mahayoga)與瑜伽續(Yogatantra)傳統中的儀軌角色。

此像體現紐瓦爾(Newar)金屬工藝的美學特質,尤見於李查維至早期馬拉時期的流暢造型、繁複細節與靈性表現力。然其影響遠播尼泊爾境外,西藏高原多處所見之例證即證明不空羂索已被融入當地金剛乘實踐之中。

更多來自 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