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ARCEL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VAJRAPANI AND MAMAKI
A PARCEL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VAJRAPANI AND MAMAKI
A PARCEL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VAJRAPANI AND MAMAKI
1 更多
A PARCEL GILT COPPER ALLOY FIGURE OF VAJRAPANI AND MAMAKI
4 更多
局部銅鎏金 金剛手雙身像

藏中 紮什倫布寺 十八世紀

細節
局部銅鎏金 金剛手雙身像
藏中 紮什倫布寺 十八世紀
12 5⁄8 in. (32 cm.)
來源
蘇黎世闊樂,1988年11月11日至12日,拍品109號
瑞士私人收藏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e provenance of this lot has been updated.
請注意,此拍品的來源信息有更新。

榮譽呈獻

Edward Wilkinson
Edward Wilkinson Global Head of Department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此尊金剛手菩薩與其明妃雙修像氣勢恢宏,充分體現十八世紀後半葉扎什倫布寺——班禪喇嘛駐錫地——雕塑藝術所特有的精神張力與技藝卓絕。造像以局部鎏金銅合金鑄成,展現非凡生命力:金剛手菩薩肌肉虯結,忿怒威能蓄勢待發,自蓮座向前迸湧;其火焰狀頭髮與兇猛神情皆以戲劇性的精準度刻畫。其明妃緊密環抱,姿態契合密續雙修之義,象徵智慧與慈悲不可分離。

造像威儀攝人,得益於鎏金火焰背光、衣飾與瓔珞與人物及底座深色包漿之間的微妙對比。雕塑家之手跡處處可見:從筋肉分明的肢體到繁複瓔珞,每一道陰刻線條與塑造曲面皆賦予這對神聖眷屬以生動的忿怒神格。

此作具備紐瓦爾工藝的典型風格特徵。紐瓦爾傳統長期以來在喜馬拉雅地區備受尊崇,以其精緻與表現力著稱。十八世紀時,來自加德滿都河谷的紐瓦爾工匠活躍於扎什倫布寺,受班禪喇嘛委任,製作最高品質的雕塑、唐卡與儀軌法器。藏文史料,包括該寺檔案記錄,明確提及這些被稱為「拉利塔卡拉阿闍黎」的大師級匠人,他們被聘請在西藏圖像學框架內保存並延續古典紐瓦爾風格。

他們的貢獻不僅限於裝飾,更是班禪喇嘛寺院願景的核心——視聖像藝術為密法傳承的重要載體。此尊造像氣勢雄渾、工藝精謹,極可能即誕生於此背景,作為一尊旨在引發敬畏、護持佛法並體現金剛手菩薩覺悟境界的供奉聖像。

一件尺寸相近、四臂金剛手擁抱瑪瑪吉的造像,很可能出自同一組,曾於1998年9月17日佳士得紐約拍賣(第119號拍品)售出。兩者皆於手足佩戴細緻刻畫的蛇形飾物。

亦可比照澳門博物館藏寺院舊藏一尊金剛手與明妃雙修像,見《權力與虔敬:澳門博物館藏佛教藝術》,澳門,2016年,圖錄編號66,第224–225頁。另參見魯賓藝術博物館藏金剛手像(HAR 65105),以及清宮舊藏大輪金剛手像,見王(編),《藏傳佛教造像》,香港,1992年,第251頁,編號240。

更多來自 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