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 BAOSHI (1904-1965)
FU BAOSHI (1904-1965)
FU BAOSHI (1904-1965)
FU BAOSHI (1904-1965)
3 更多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編號237)
傅抱石

竹林七賢

細節
傅抱石
竹林七賢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四六年作
113.2 x 66.7 cm. (44 5⁄8 x 26 ¼ in.)
題識:丙戌(1946年)人日重慶金剛坡下,入川已八年矣。傅抱石畫並記。
鈐印:抱石之印、蹤跡大化、其命唯新
又題:翼公誨正。戊子(1948年)六月傅抱石敬記。
鈐印:抱石之印
龐耐(1901-1988)鑑藏印:龐耐
畫家題簽:七賢。抱石自題。
鈐印:抱石
來源
龐耐(1901-1988);
水松石山房主人;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拍賣,2004年4月26日,編號584;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水松石山房藏二十世紀中國畫》,Umbrella,香港,1983年,第74-75頁。
伍霖生編錄,《傅抱石畫論》,藝術圖書公司,台北,1991年10月,圖版無頁碼。
《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中國繪畫》,香港藝術館,香港,1995年,第222-223頁,圖版65。
李鑄晉、萬青力著,《中國現代繪畫史:民初之部(一九一二至一九四九)》,台北,石頭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第56頁,圖版1.48。
葉宗鎬編,《傅抱石的世界》,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台北,2004年12月,第302頁。
展覽
香港,香港藝術館,“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中國繪畫”,1995年10月27日 - 1996年1月14日。
新加坡,新加坡美術館,“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中國繪畫”,1996年4月25日 - 6月15日。
英國,大英博物館,“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中國繪畫”,1996年7月26日 - 1996年9月29日。
德國,科隆東亞美術館,“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中國繪畫”,1996年10月18日 - 1997年1月15日。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因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縱酒昏酣,遺落世事,故有“竹林七賢”之稱。他們大都崇尚虛無,輕蔑禮法,秉性放達,為世外之人所推崇與豔羨。他們不同凡俗的道德文章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兩晉的文風、世風和士風。魏晉以降,畫家們常常將他們的形象入畫,藉以表達對七人的處世方式、個性精神以及人生追求的認同,並在創作中不斷注入新的時代解讀,在實現“竹林精神”的歷史轉化的同時,完成了中國從古至今士人價值觀念的傳遞與拓展。

傅抱石性好飲,“往往醉後”時達到物我兩忘的藝術狀態,創作出“得心之作”。他的嗜酒,源發於內心深處隱匿的細膩而敏感的孤獨情緒,這無疑與之性格特質和這一時期困苦的生活經歷有關。這種孤獨使他神交六朝及歷代善飲古逸,漫遊於魏晉的浪漫時空,使他成為七賢們的身後知己。此幅《竹林七賢》嘗試革新,呈現出新舊技法的融合,個人風格在此時期得以確立。

此圖寫茂林修竹之間,樹木挺拔秀潤,萬竿幽篁清逸灑脫,營造出幽然環境。七賢優遊其間,或席地談書論道,或展卷吟詩,或閉目冥思,或閒庭信步,姿態各異,面目高古,寬袍大袖,神采熠熠。竹用花青間以淡墨,勾畫率意,取清靈秀潤之氣。衣紋傅氏繼承了傳統的鐵線描、高古遊絲描等技法,參以自創的破筆散鋒,糅合多種筆法而自成一格,結合寫意與工筆進行創作,發展出寫意化的韻律美,瀟灑飄逸。人物與環境既對比突出,又相互融合,營造出深邃的詩意之美。傅抱石將飽滿的情感和文人旨趣融入筆墨,既堅守傳統法度,又在傳統的基礎之上積極探索新路,形成此幅肆意徜徉的巨作。

本幅尺幅巨大,幾近四尺整紙,乃金剛坡艱苦環境下不可多見的巨構。觀其尺幅、形制,不禁聯想到孔祥熙家族舊藏之傅抱石《琵琶行》(圖)。二者尺幅幾同,分別作於1945及46前後兩年,人物與背景的關係營造,甚至題識位置、方式、字體都極為相似,可推測乃此時期重點創作的幾幅代表作。1945年,抗戰迎來曙光,畫家無論從心境、環境還是生活所需,都有創作巨作的條件。1947年10月,傅抱石在上海“中國藝苑”舉辦畫展,展出作品百餘幅。其時報刊登出多篇評論文章,提及展覽作品包括《麗人行》、《湘夫人》、《蘭亭修禊》等名作,亦有介紹云:“《琵琶行》結構新奇,人物表情深刻…楓樹之手法奇肆渾溶…《竹林七賢》以生動筆趣,描寫歷史題材,令人悠然神往”(《傅抱石畫展集評》,《申報》,1947年10月26日,第三張)。本作由傅抱石親題簽條,名曰“七賢”。傅抱石作品鮮見自題簽條,極少數乃為展覽標記所用。由此可見,《琵琶行》與本幅或均為1947年上海展覽作品。《琵琶行》後歸孔祥熙,而本幅由畫家1948年再題,轉贈“翼公”。雖此“翼公”暫無確切考證,但觀其再題書法行筆嚴謹,語氣謙恭,亦或許當時軍政界重要人物。

本幅具龐耐(Alice Boney,1901-1988)藏印,為其舊藏。龐耐乃美國著名古玩商,二十年代即從事東方藝術文物經營。四十年代初,收藏方向轉向白石及中國畫。五十年代初,她分別在美國多個城市的美術館舉行中國書畫展。1958年,龐耐移居東京,在當地繼續搜求藝術品,直至1974年方遷回美國,其收藏中不乏《洗手圖》、《罷阮圖》及本幅《竹林七賢》等重要傅抱石作品,可見其對傅氏作品的偏愛與獨到眼光。1980年2月此幅轉歸水松石山房主人,並於2006年釋出拍賣市場,由現藏家珍藏至今。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